走进老街古巷⑦丨红色古镇 福地太平

2021-05-26 11:46: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郭慧琳 龙欣雨 周梦颖 魏杰)泸州市古蔺县太平古镇面朝赤水河,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相望。站在河对岸看太平古镇,古香古色的吊脚楼依山而建,石板路盘旋在吊脚楼之间,原本屋檐上挂着的红灯笼,有的已经换成了五角星。

太平古镇沿路屋檐都挂满了红色的五角星。周梦颖摄

石板路错落在吊脚楼之间。周梦颖 摄

二渡赤水时家家户户用门板为红军搭浮桥

红军驻地旧址、干部团旧址、临时医院旧址……穿梭在吊脚楼间,可以看到古镇里的每间屋子门框上都挂着一个小木牌,这些都是红军长征时在太平古镇留下的“烙印”。

太平古镇里的房屋大多是木板门,“茶旅社”三个大字至今还留在门板上方。周梦颖 摄

太平古镇至今还有居民居住在此。周梦颖 摄

太平古镇内,沿线都有指示牌。周梦颖 摄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中“二渡”和“四渡”,正是发生在这里。记者和古镇上的居民闲聊时,说起了这家家户户门上的“标签”,他们是这么回答的:“这里家家户户的门板,当年都拆下来搭过浮桥的。”

太平古镇周边的吊脚楼,满是岁月的痕迹。周梦颖 摄

绿树与黄色房屋相互交映。周梦颖 摄

在二渡赤水时,中央红军左路军于2月18日抵达太平渡,后卫部隐蔽赤水河岸,阻击妄图截击我军尾的从古蔺向太平渡尾追之敌,这次战斗击退了川军一个团和地方民团的追兵,使主力部队顺利从太平渡渡口、九溪口渡口渡过赤水河,向贵州遵义前进。18日下午,毛泽东同志随红一军团指挥部到达太平渡,太平街(红军街)“荣盛通盐号”(红一军团部驻地)休息、召开临时会议,询问二渡赤水的情况。19日晚9时,乘小木船渡过赤水河,红军还进行了开仓分粮、分盐、分衣物和召开群众大会等革命活动,当地群众纷纷献出门板、楼梯、木板等,太平渡大街小巷、家家户家驻满了红军,家家户户的门板都用来搭过浮桥。

尽管历史悠久,在太平古镇还是可以看到骑着摩托车自行车,来回穿行的居民。周梦颖 摄

绿树与黄色房屋相互交映。周梦颖 摄

目前,太平古镇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6块国家金字“招牌”。

毛泽东四渡赤水纪念馆。周梦颖 摄

 

货物集散中心载货的船在赤水河上排起长队

在太平古镇不仅能感受到红色文化,还能感受到当年留下的“烟火味”。一栋四层高的古楼,立在古镇望赤水河的位置,这是清末民初期间,太平富商李登云为女儿修建的专门做女红(绣花或者织荷包)的地方。这样四层的绣楼,在当时极为少见,这也是太镇古镇昔日繁华的见证。

李家绣楼。此楼是清末民初期间太平富商李登云为女儿修建的专门做女红(绣花或者织荷包)的地方,总共有四层。周梦颖 摄

置身太平古镇中可以看到长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周梦颖 摄

年过九旬的冯开庶老人回忆起当年的太平古镇的繁华,他说:“当年太平古镇上有茶帮、盐帮、米帮等等,外面的商人用船把东西运到这儿,再卖出去,最忙的时候赤水河上的船都排起长队。”太平古镇里还有一处会馆,名为江西会馆,是当年远道而来的江西商人聚集的地方。这栋原本两层楼的会馆如今只剩下一层,会馆门口的小平台成了当地居民的乘凉地。

依托太平渡口,太平古镇成了货物集散中心。在明中期至清末时,太平镇辖地盐、布交易口岸性质突显;民国初年,太平镇辖地成为县域范围内经济富庶区,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

如今,不足50米宽的赤水河上建起了一座拱桥,横跨川黔两地,两岸群众告别了渡船过江的日子,两地的车辆在桥上相向行驶。

过去的居民住宅,有的成了商铺。其中一家高笠笆山货的扶贫产品直营店里,摆放着红糖、苦荞面、干野菜等土货,甚至还能看到手编竹篮和草鞋,这些“土山货”走出了大山,变成了“畅销货”。相比过去的繁华,如今的太平古镇显得冷清了些,正是这“原滋原味”的小镇,让前来的旅客更能感受当年的历史印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