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铁皮的“战士” 探秘泸州应急救援“黑科技”

2021-06-02 17:14:3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陈思璇 泸州频道 郭慧琳)“飓风”加大马力,人在站在出风口前,被风“推”着往前走,想稳住脚都难,衣服裤子死死贴在身上。这台身披黄色“外套”的“飓风”是一台机器人,在它身边还站着“水龙”“海豚”等6位“兄弟”,这是全省首支特种消防救援机器人大队里的“兵”,这支队伍由42台特种消防救援机器人组建成立。

6月1日,是2021年“安全生产月”的第一天,记者走进了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大件路特勤消防救援站和泸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探秘应急救援“黑科技”。

增压消防车。郭慧琳 摄

全省首支特种消防救援机器人大队优先替代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在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大件路特勤站里,除荷马特电动、液压破拆工具组、重型支撑套具等抢险救援工具,最醒目的就是这些身披黄色“外套”的消防救援机器人。“水龙”“海豚”“巨浪”“雪浪”“水龙”“暴雪”“飓风”,“人”如其名,七个不同的名字,七大类,各自承担着排烟、灭火等不同的救援任务。这七台机器人中,除了“海豚”外,均适用于石油化工、大跨度大空间、地下建筑等易爆事故现场。据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大件路特勤站二级消防士彭翔宇介绍,随着全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各类灾害事故复杂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日益呈现出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灭火技术要求高、处置难度大、作战时间长等特点,消防机器人作为一种无生命载体,在面临高温、浓烟、有毒、缺氧等各种危险复杂的环境时,可有效代替消防指战员进入事故现场开展灭火救援作业,大大减少消防救援人员伤亡。同这七类机器人一起配套的还有2台灭火侦察机器人,可探测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氧气、二氧化碳、可燃气体,并配备有红外热像仪和红外摄像机,可以将事故现场的实时画面代替无人机,或是代替最先要进入事故现场的三人侦查作战小队,将现场情况传回终端,以便灭火作战指挥部对事故现场进行初步评估,并下达作战指令。

灭火侦察机器人“水龙”和中倍数泡沫灭火侦察机器人“暴雪”。郭慧琳 摄

再拿这台加大马力就让人站不脚的“飓风”来说,从体型看,它就是个大家伙,具有排烟、灭火、降温、除尘、稀释、除障等功能,它的水炮流量达80L/s,有效射程大于85米,排风量100000m³/h,送风距离大于50米。能在隧道、地下建筑、大跨度及石油化工厂场所灭火救援,也可以在危化学品灾害事故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时用于清洗作业。

排烟灭火机器人“飓风”和灭火侦察机器人“巨浪”。郭慧琳 摄

破解远距离取水救火的难题可浮于水面游走取水

增压模块、吸水泵模块,也就是一辆增压消防车配上一台“供排水机器人”,形成了一套取水系统。泸州有森林面积936万亩,森林覆盖率51%,有5个森林中火险区县,有的地区海拔较高,水源也离得远,以水灭火则成了难题。这一套系统,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还能用于城市内涝时排涝。

供排水机器人。郭慧琳 摄

据泸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驾驶员卢春涛介绍,其实这套系统就相当于安置在取水点的一个泵,机器人潜入湖泊里,将水吸上来后,进入增压模块后在将水注入铺好的管道,进行远程供水。这不仅破解了森林灭火“远水救近火”的难题,还能保证水源充足。

值得一提的是,这台“供排水机器人”远程遥控距离大于300米,配备直径为200毫米的双进水口和出水口,吸水量可达每秒190升。同时,该机器还配备了真空轮胎,可浮于水面进行游走取水,克服了传统取水方式对地形、水源条件适应性差的弱点,增强了远距离取水灭火战法的源头保障。

“以水灭火,是森林火灾扑救的最有效方式,可有效减低扑火队员的劳动强度和危险系数,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系数大、灭火彻底、不留隐患、不易复燃等特点。”卢春涛说。

水下机器人“海豚”,主要用于水下目标搜寻,最大下潜深度为300米。郭慧琳 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