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泸州在乡城结下浓浓援建情

2021-06-25 20:43:0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2010年,按照省委“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要求,泸州市选派干部人才到甘孜州乡城县开展帮扶工作。至今,“泸乡缘”已延续了十年。

十年来,泸州市对口帮扶工作组始终围绕富民强县目标,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编制了两轮对口援助项目53个,已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8亿元,其中民生工程项目28个、产业培育项目21个、人才培训项目3个、其他项目1个,有力促进了乡城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口帮扶工作先后得到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田向利,时任副省长王凤朝等省领导3次签批肯定。

此外,省内对口帮扶考核连续3年获得优异成绩。2016年,乡城县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称号;2020年,省委、省政府授予泸州对口帮扶乡城县工作队“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

聚焦脱贫攻坚

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2014年,乡城县精准识别贫困村42个、贫困户1270户、6834人。十年来,通过实施贫困村照明工程,投入财政帮扶资金700万元,解决了10个贫困村夜间照明问题;实施玛依河水系配套工程,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000万元,解决了原尼斯镇等4个乡镇5.3万亩土地灌溉难的问题;实施旅游城市建设项目,投入财政帮扶资金4600万元,解决了全域旅游发展中城市配套滞后的问题;实施绿盾行动,投入财政帮扶资金750万元对全县3605户室内用电线路改造提升,消除了藏房线路火灾隐患;实施住房改善项目,消除183户住房安全隐患问题;开展劳务就业培训,开办摩托车维修、旅游餐饮服务、烹饪技术、葡萄种植等培训班8期,为300余名贫困群众增加了就业技能。

十年,泸州在乡城结下浓浓援建情

2018年底,全县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退出任务全面完成。2019年,省政府批准乡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聚焦产业发展

产业基础规模初具成效

围绕乡城县特色农牧和旅游资源,做足产业发展文章。在农牧业方面,投入400万元援建资金,撬动社会资本6800余万元,初步建成乡城县“遇见香巴拉”果园(万亩果园)、巴姆女神蓝莓基地等规模化特色种植基地2540亩。

 

泸州市交投集团到乡城县青麦乡黑达新村调研果园建设。

在旅游业方面,大力开展旅游新村建设,其中投入帮扶资金5400万元实施的乡城县青德镇等4个旅游扶贫村,助力青德藏乡田园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带动当地发展民宿接待35户、就业70人,已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余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藏寨”。

聚焦民生事业

教育医疗水平显著提高

教育小组常态化开展“区域组团式帮扶”22场次,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累计投入470万元升级改造部分学校基础设施条件,1000余名学生受益。做好教育专业人才培训培养,举办专题讲座5场、培训300余人次;做实“校对校”结对帮扶的基础上,探索开展“校联体”结对共建。

泸县瓦子小学教师到乡城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援建医生累计接诊病人8000余人次,参与开展手术300余台次,对9个村2090名村民、全县0-6岁儿童开展了免费健康体检,发放医疗救助40万元;大力实施“考前培训”,投入100万元分四年连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资格考试专项培训项目,组织西南医科大学等优质专家团队,在乡城县举办医护人员考前专项培训班,全县医务人员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过率由2017年的13.4%,提高到2020年的50%。

泸州援建医生赴乡城县定波乡开展妇女病普查和两癌筛查。

十年来,泸州累计选派320名干部人才奔赴乡城,扎根乡城,奋斗在乡城,他们克服了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语言不通、气候不适等诸多困难和问题,迅速转变角色,主动融入乡城,用脚步丈量出了乡情民情,用真情锤炼了党性作风,用真诚、汗水与智慧在藏区高原培植了一脉“带不走的民族情”,烙下了一茬“去不掉的泸州印”,打造了一支“留得住的援建队”,结下了一段“永相联的亲戚缘”,树立了泸州市援建干部人才良好形象。

今年5月20日,25名泸县干部接过了前辈们援建乡城的旗帜,他们将在前辈们辛苦战斗过的土地上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激励更多的志愿者投入到援建工作中来。(来源:泸州市第六批援乡城工作队;图片来源:泸州市第六批援乡城工作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