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双收 泸州“水稻虾”错峰上市有了好“钱景”

2021-11-03 13:24: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周梦颖) 11月2日,泸州市泸县兆雅镇的恒洋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文洋,正忙着将前几天收好的晚稻烘干打包,准备卖出。眼前这片百余亩的稻田里,还有小龙虾的踪影。

小龙虾。

从去年开始,朱文洋就采取稻虾共生种养模式,承包了100亩地,种水稻,养龙虾。朱文洋介绍,在稻田里养虾,小龙虾的粪便可以为水稻提供肥料,这样既能保证水稻增产保收,也能保证小龙虾的存活率和品质。这种模式下,能让他的水稻亩产800斤左右,龙虾亩产200至300斤,每亩一年的收入有7000多元,比单纯种水稻的收入要高。

“今年第一批小龙虾卖了近60万元,卖出价格平均每斤20元。”朱文洋笑着说,每年1月至5月,小龙虾都会陆续上市,2至3月市场价格略高,越往后越便宜。一般小龙虾都是卖到泸州本地,再分销到全国各地。

稻虾共养正是利用了植物和动物的和谐共生,形成一条绿色水产产业链。这是泸县兆雅镇型家村脱贫巩固产业之一,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近年来,泸州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其中就包含有稻虾共养、双稻双虾生产模式等。

所谓稻虾种养,简单来说就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挖沟蓄水养虾。

兆雅镇型家村稻虾养殖示范基地。

而双稻双虾生产模式,则是指在每年4至10月套养第一季大头虾(学名:罗氏沼虾),10月至次年4月套养第二季小龙虾,产一季中稻、一季再生稻。实现两季稻、两季虾。

除了养鱼和养虾,泸州还有“稻-蟹、稻-鳖”等综合种养多元化发展。

去年,泸州小龙虾的产量为8000吨左右。目前,双稻双虾生产模式在泸县推广800余亩,预计今年大头虾的产量可达100吨。

有了产量,如何将泸州本地虾利益最大化?泸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工作员谭巧给出解答:“每年市面上湖北等水产大省的龙虾普遍都在4月份前后大面积上市,因泸州气候优势,泸州小龙虾在1月初至3月底前就能提前错峰上市,价格和市场都有很大的空间。”

一田两用,打好“早到牌”,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发挥了生态效益。“虽然当前泸州虾产量不多,但每年,泸州虾都要销到重庆、上海、深圳等地。订单式销售供不应求。”谭巧说。

2020年,泸州水产养殖面积1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9.78万吨,养殖品种主要为“四大家鱼”,黄颡鱼、岩原鲤、长吻鮠、罗氏沼虾等名特优水产品产量2.81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8.7%,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8.45亿元。

其中,全市稻渔综合种养产量9480吨。

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泸州将充分盘活和利用好稻田、水产等农业资源,积极争取省级财政稻渔种养循环园区(鱼米之乡)项目资金,以合江县白米镇、望龙镇、白沙镇、神臂城镇和泸县玄滩镇、石桥镇、毗卢镇、涂场镇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聚焦稳粮增收、以渔促稻目标,挖掘区域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和民俗风情等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使用优质良种,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配套完善乡村生活、生态及文化设施,构建集生产、加工、营销、物流、服务、消费、旅游和科研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促进农文旅体养融合发展,打造“鱼米产业兴旺、乡民生活富足、生态环境宜居、文化特色鲜明”的“鱼米之乡”。(图片来源:何显卓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