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 看四川应急2021“印记”

2021-12-30 09:09:0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魏杰

12月30日,四川日报11版(点击图片看原文)

12月23日16时,省气象台发布强降温蓝色预警。几乎同时,省应急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强降温天气过程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1小时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专项工作组从成都出发赴重点市(州)开展督导调研。

“工作常态,有条不紊。”出发前,省应急管理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常态,所言非虚。汛情、地震、泥石流、低温冰冻……都是四川应急2021年可寻的“印记”。岁末之际,记者从3个维度进行还原。□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荣昌

在雅安市雨城区举行的7.5级地震模拟演练。本版图片均由省应急管理厅提供

如何防患于未然?

将高科技手段应用于防灾减灾领域

“今年,四川将进一步加强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立足最不利情况,做最充分准备。”年初的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应急管理厅党组如此安排部署。

四川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防”是打好应急管理战役的关键所在。

记者了解到,2021年,四川通过在自然灾害易发区选取典型重点城镇和隐患点,开展灾害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相继制定重特大自然灾害专项应急救援行动方案。

在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最新一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报告》总是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每一期报告都结合季节特点、气候特征,对主要致灾因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进行分析评估。”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说,“针对性防范措施还供地方参考。”

细微之处见成效。今年,省应急管理厅主动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草、地震等部门合作,针对汛期、防火期等重要时段,成立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办公室专班、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专班等,加强灾害综合风险分析研判,围绕重点地区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开展重点城镇洪涝灾害风险分析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基层抵御重大灾害的能力。

省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透露,2022年将继续加强应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科技支撑保障,推动高分卫星、北斗导航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领域。

防灾减灾科普“五进”宣教活动在南充市仪陇县德园广场举行

如何提升应急救援效率?

打造一支“经得起实战考验”的队伍

“所有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和演练的举行,都是为了能够在与灾难的对抗中,同时间赛跑,打赢生命保卫战。”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效率,提升基层应急系统队伍能力是关键。

“雨城区应急指挥中心吗?我所在的位置是大兴街道前进村,周边发现有大量房屋倒塌,人员被埋……”5月14日5时25分,在雅安市雨城区举行的7.5级地震模拟演练现场,灾情速报员王文辉精准完成汇报。

那是一场百分百还原真实现场的演练,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规格空前。

接到灾情信息后,省应急管理厅立即响应,并向省委、省政府上报灾情信息。5时55分,省委省政府宣布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一时间,全国各方应急救援力量向震区聚集,一场快速反应、协同作战、抗震应急的战斗在雅安全面打响。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四川在加快构筑应急体系的背景下,如何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一支“经得起实战考验”的应急队伍是关键。

演练成果很快得到检验——9月16日4时33分,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立即视频连线调度泸州市、泸县及周边市(州)区县。30分钟内,四川省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多支应急救援力量集结,奔赴灾区……

“调度有序,协同作战。四川应急系统的地震灾害救援机制经受住了考验。”前来支援的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如此评价。

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主任田涛介绍,“9·16”泸县6.0级地震发生后,我省第一时间组织省市县三级救援力量3800余人快速集结、科学救援;“9·25”雅安市天全县山洪泥石流灾害,全省应急系统出动超千人全力搜救失联人员;面对16轮强降雨过程,四川成功处置渠江、嘉陵江“跑船”等险情,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四川分别针对“7·9”洪涝地质灾害和“9·16”泸县6.0级地震启动灾害救助应急响应,中省预拨救灾资金3亿元,及时调拨帐篷、凉被、棉被、折叠床等3.5万床(顶)。做好泸县地震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和住房恢复重建,明确省级补助标准。积极争取国家冬春救助资金物资,全省安排棉被、棉大衣等御寒物资29.9万套,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如何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线上线下集中开展各类活动600多场

“听了专业人员讲解示范,才搞懂心肺复苏技巧”“我以为用灭火器对着火直接喷就行,原来要对准火焰根部才正确”……12月9日,防灾减灾科普“五进”宣教活动在南充市仪陇县德园广场举行,吸引群众围观。

为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四川围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减灾兴川文化月”活动,全省各地陆续推出丰富多样的防灾减灾科普活动。截至12月中旬,全省线上线下集中开展各类活动600多场。

今年10月13日是第32个国际减灾日。结合“第五届减灾兴川文化月”活动,四川创新科普宣传模式,在全省21个市州推行“四川同屏”,利用21个市(州)城市人流集中地的大屏幕,播放应急科普主题宣传片,让防灾减灾意识入脑入心。

创新宣传方式,深化宣传活动,全省以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为契机,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在自贡举行的防灾减灾科普“五进”宣教活动中,消防员现场讲解灭火器使用常识、家庭用电安全排查等防灾减灾小游戏,吸引了不少围观群众参加。

“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机制,强化基础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让防灾减灾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省应急管理厅主要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四川将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防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