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郭慧琳) 6月16日,走进龙马潭区大驿坝社区警务室,看到在右侧白墙上贴着一名女警官的卡通形象,卡通形象的左面发散出多个枝干,与微信、电话、群众等连接,右面散发出的枝干形成了连接着移动警务终端、盾牌等,最后形成了一个闭环。
这位女警官是龙马潭区公安分局红星派出所副所长、兼任大驿坝社区党委副书记、大驿坝警务室社区民警郭奔,下沉到网格后,她摸索出一条用信息化让警务工作提质增效的路子。在大驿坝社区,不论是社区干部还是居民,都称她为“小郭警官”。警务室墙面上以小郭警官为中心,既“开枝散叶”连接群众,又闭环形成盾牌守护群众的示意图,就是郭奔驻网格后探索出的工作模式——小郭警官社区警务工作模式。
几平方米的警务室 装进了9个监控分屏
小郭警官是2017年3月入驻大驿坝社区,担任社区民警的。“当时警务室很小,只有几平方米,对外仅一扇门,没有窗户,设施较陈旧。在人员配备上,除了我以外,还有两名辅警,在5年前的社区警务工作来说,人手算较多的,但放在大驿坝社区来说,警力还不足以支撑整个社区警务工作。”郭奔说。
再看现在警务室,一进门是宽敞的会客厅,右侧标有“办公室”门牌的屋子,正是5年前几平方米的警务室。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警务室内还打造一个监控室,形成“四级巡图”,监控室里共有9块分屏,辖区内的街道上和行驶车辆,供居民休闲娱乐的空地等画面分布在各分屏上。
据郭奔介绍,监控室接入了辖区的天网和社会资源视频共计395路是泸州市首个运行“四级图巡”。在日常工作中,警务室会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对辖区内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及重要活动期间开展视频巡查。加上人力、车力巡查,提升了社会巡逻管控程度。可以说在辖区内做到了视频先出警,对街面上处于萌芽期的纠纷能有初步判断,为社区居民的求助提供了技术职称。这一来,警力节约了不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亲民”服务。
警务工作信息化 群众呼声有回应
“群众工作就是建立信任,呼声要有回应。刚开始到社区工作室,电话不断,刚挂完电话又接起下一通电话是常有的事。”小郭警官说,“电话打不通,社情民意的收集也收到一定限制,沟通渠道不完全通畅。”
大驿坝辖区实有人口32000余人,按传统的警务工作就是,居民通过电话或到社区等方式反馈问题,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怎么群众走得更近?用什么方式沟通?怎么建立信任?怎么做到“事事有回应”?郭奔做了不少思考。
为了搭建与群众良好的沟通桥梁,郭奔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小郭警官”。点进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被分为“警营文化”“便民服务”“治安防治”三类。尤其是点开“便民服务”一栏,清晰列出了该业务的相关内容。再随便点击一项内容,便可看到该业务的办理流程、居民需提供的资料等。关于业务办理这类问题,居民通过微信公众号就可以一览而知,这份攻略为“新手”提供了不少便利。
同时,在收集社情民意上,郭奔建立了3个辖区居民群、7个业务工作群,还加入了小区居民群。郭奔表示,微信好友加上微信群成员,目前已有辖区居民11980余人,约占辖区实有人口总数的1/3,并且不断有居民加入到这个“线上大家庭”。
郭奔时不时也会在微信上刷一波存在感,转发一些当前热度较高的案例或防范焦点等在朋友圈及每个群里。“微信上直接或间接有10000余名好友,看似很‘热闹’,其实居民只有在有事才会发消息,并不会过多打扰。”郭奔说。从2017年到现在,郭奔将这项工作一直坚持到现在。
说起下沉到社区这段时间,让郭奔印象最深刻、最满足的还是到学校宣传讲课时。“小朋友看到我来,站很远就会挥手喊‘小郭警官’‘小郭警官’……有的小朋友还会冲过来一把抱住我那时候觉得特别幸福、满足和开心。我就希望居民有问题第一时间就能想到我,让居民觉得我随时都在。”郭奔说。
有社区民警“撑腰” 问题再难也有“理”
“自打小郭警官来了以后,日常工作多了一份支撑,遇上吃不准的事还能‘搬救兵’。不光是居民的难事逃不过小郭警官的‘顺风耳’,邻里间的纠纷也减少了很多。”大驿坝社区居民小组长彭敏说。郭奔只是政法干警驻网格的一个缩影,据泸州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科副科长牟崇启介绍,这项工作一开始是2021年3月古蔺县率先试点的,经过近一年的摸索成效逐渐明显,才筹备将这项工作在全市铺开。今年4月,“政法干警驻网格”工作正式启动,选派1948名政法干警进驻1948个网格。
“网格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网格员政策法律水平相对较低,政法干警下沉到网格,就是为了增强网格员的法律意识和素养,提升依法治理能力。网格员每天一日双巡都在和群众打交道,碰上某些法律政策性较强的纠纷,找不到探讨对象,拿不定主意,政法干警正好能够辅助网格员有清晰准确的判断力。”牟崇启说。也就是说,在通过有限的接触,尽可能发挥政法干警作用,拉进警民关系的同时,对网格员开展法律指导和培训,对群众开展普法宣传,进一步守护民心。
政法干警下沉到网格要当好四个角色,一是当好网格“联络员”,要走进群众,同群众拉家常。建立“线上+线下”常态化联络方式,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对收集到的重要社会治理信息要及时进行分析研判,指导网格员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二是当好网格“宣传员”,统筹网格员、村(社区)干部等开展政法工作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知识,解答群众法律政策咨询,引导群众自觉学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三是当好网格“调解员”,培训和指导网格员、村(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等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规范调解文书制作,协助办理司法确认,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四是当好网格“服务员”,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服务的新需求,把网格作为深化交流、回应关切、改善服务、提升效能的重要平台,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据牟崇启介绍,自今年4月以来,泸州市政法干警共下沉网格3600余人次,走访群众3万余户,摸排各类隐患9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600余起,协办民生服务1500余件,开展法律政策宣传3000余次,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