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郭慧琳 文/图)6月12日,2023年“中国器官捐献日”主题宣传活动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忠山院区)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生命·遇见”,缅怀纪念平凡而高尚的人体器官捐献者,宣传普及器官捐献理念。
“现在签下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证书’仅代表个人意愿,最终是否进行捐献器官或遗体,需捐献者的直系亲属均达成一致意见才可以。”泸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胡伟对面前已白发苍苍的老者说。老者到医院办事,正巧碰上了医院正在举行“中国器官捐献日”主题宣传活动,便上前咨询。
“捐献遗体就是捐献器官吗?”老者问。
胡伟解释说:“遗体捐献是人在自然死亡后,也就是生老病死后,确定捐献者没有传染病等才能进行;人体器官捐献是必须经脑死亡判定医师与技师确定捐献者已经脑死亡后,才能摘取起器官。”
据胡伟介绍,遗体捐献和器官捐献的要求十分苛刻,目前,遗体捐献同人体器官捐献相比,遗体捐献较多。
一例成功的器官捐献可以拯救6个人的生命,使2名病人重见光明,惠及8个家庭。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例,该院副院长吕沐瀚说:“目前医院已完成器官捐献19例,培养了心脏、肝脏和肾脏移植医师10名,脑死亡判定医师与技师12名,器官捐献协调员4名。建立了移植相关护理团队及辅助检验检查团队,器官移植事业发展工作在继续推进中。”
泸州市在全力服务保障人的生命和健康,稳步推进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泸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胡坤介绍,截至目前,泸州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累计达20000余人,实现器官捐献26例,遗体捐献64例,角膜捐献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