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汪邦坤 蔡琳 记者 范芮菱)赤水河连接云贵川三省,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7月1日,正值云贵川三省共同立法保护赤水河流域两周年,记者走进泸州市古蔺县,探访赤水河流域(古蔺)发生的变化。
清理整改小水电
赤水河起源云南省,经贵州省,在泸州市合江县汇入长江。其中,古蔺段全长116公里,流域面积3160平方公里。“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第一块要啃的‘硬骨头‘就是小水电站整治。”古蔺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赤水河流域(古蔺)小水电站共有67座。尽管小水电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工业用电做出了贡献,但生态问题也随之而来:拦河坝物理阻断洄游通道压缩水生生物生存空间、支流电站梯级开发影响干流水文情势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位于古蔺县永乐街道麻柳滩村的长征电站,它曾是古蔺河上大坝最高、蓄水量最大的电站,于1981年12月正式投产发电。如今,记者看到,原长征电站已不见踪影,人工复绿的草种给河道铺上了一层绿油油的“地毯”。
截至目前,赤水河流域(古蔺)小水电站共拆除58座,进行生态恢复70亩,河道清淤20余万立方米。
盛夏,记者行走在赤水河边,看到蜿蜒而过的河水犹如一条绿色的丝带萦绕在山谷,碧色的河面不时有鱼儿在扑腾跳跃。
“今年,我们在鱼类监测过程中发现,赤水河全流域的鱼类资源种类从150多种增加到了169种,古蔺段鱼类资源从67种增加到了95种。从鱼类资源蕴藏量方面来看,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古蔺县农业农村局水产专业农技推广研究员代元兴说。
加大污水处理的力度
6月27日,古蔺县永乐酱酒集中生产区污水处理厂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加紧调试设备。“预计一期项目投入使用后,处理量将达到2000立方米每天,可满足园区6家酒企酿造废水处理需求。”永乐酱酒集中生产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员梁永表示。
古蔺是酱酒之乡,近年来深入实施“酒业强县”战略,仅去年一年就新增持证酒企58家。为解决污水难题,古蔺现已建、在建酱酒酿造园区污水处理厂5个,处理能力约14000立方米/天,可满足21万千升酱酒生产需求;拟建酱酒酿造园区污水处理厂4个,处理能力约15000立方米/天,全面建成后可满足43.7万千升酱酒生产需求。
除了加大污水处理的力度之外,为了不让生活垃圾污染赤水河流域,古蔺县加大垃圾收集力度,每年投入到赤水河保护工作3000余人次,减少垃圾200余吨,推动赤水河保护成为全民意识。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的去处,古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建完成,能够年处理古蔺、叙永等地垃圾21.9万吨,年发电量9972万kwh。“所有的垃圾运到我们这里来处置以后,能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效果,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泸州川能环保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飞介绍。
沿岸“荒山变果园”
“这一片如今都种上了高粱,长势不错,预计能有好收成。”古蔺县石屏镇磺厂陈小玲满心喜悦。将目光转向高粱地旁边的灌溉渠,她感叹:“原来这个水又黄又刺鼻,现在经过环保治理,水越来越清亮,可以用来浇灌庄稼了。”
上世纪50年代,石屏镇开始开采硫铁矿,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土法炼磺产生的水污染直接影响到了赤水河水质。
近年来,古蔺累计投入5200万元,整治炼磺区废弃渣堆5个;复垦土壤3000余亩,种植高粱2000亩,中药材1000亩。如今,层层梯田取代了曾经污水横流的废矿堆,大地面貌焕然一新。
不止高粱地。“以前这一片都是荒坡,一下大雨泥土就冲到了赤水河里,后来种上了甜橙,植物的根系抓住了泥土,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马蹄镇甜橙种植大户陈彪说。
近年来,古蔺在沿赤水河、盐井河、古蔺河海拔700米以下适宜区域发展甜橙20.7万亩,一条河、一个产业带动农旅、文旅齐发展。
曾经,磺厂“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现在,赤水河沿岸“荒山变果园”。
2022年以来,赤水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古蔺河、盐井河、白沙河等主要支流,水质保持Ⅲ类及以上,河道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