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看青田结对古蔺⑤丨一场持续三年的双向奔“富”

2024-06-21 17:22:1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泸州观察 郭荞璐 魏杰 龙欣雨 郭慧琳

乌蒙山城,酱香古蔺;浙南侨乡,石都青田。2021年6月,两地跨越千里携手,展开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

三年来,古蔺县累计承接1.17亿元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支持,协作双方互派党政干部挂职、专技人才培训交流5112余人次,帮助群众实现人均增收1.8万元以上。在古蔺与青田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帮扶项目落地见效,释放出澎湃动能。

产业合作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六月夏至,在泸州市古蔺县德耀镇凤凰村,从山脚堆叠至山顶的万亩梯田宛若大自然的阶梯,葱茏的稻苗随风轻摆,绿意盎然。禾苗掩映下,红色的青田田鱼游来游去,相映成趣。

这小小的一尾红鱼,可是大有来头。以稻养鱼、以鱼促稻,浙江省青田县这套古法稻田养鱼技术如今被称为稻鱼共生系统,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

这一尾红鱼,如今也凝结着两地紧密协作的情谊。2022年,6000斤活蹦乱跳的田鱼苗跨越2000公里,从青田来到古蔺。一边是生态和美的万亩梯田,一边是成熟的稻鱼养殖和管理技术,在青田县的协作帮扶下,万亩梯田实现“稻鱼双丰收”。2023年,凤凰村全村水稻总产量超过230万斤,田鱼则为村民带来每亩4000元左右的收入。

“砰砰砰——”在距凤凰村不远的德耀镇红光村标准化鱼苗孵化基地,老板张勇提着饲料桶走在鱼池边上,正用瓢敲击着桶沿呼唤鱼儿“吃饭”。得益于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的支持,这个去年8月开建的孵化基地如今已初具规模,除了青田田鱼外,基地还饲养了雅鱼、虹鳟等10余个品种,“红光冷水鱼”品牌已在古蔺逐渐打响。

如今,远道而来的青田田鱼已在古蔺栖息繁衍,“稻鱼共生”种植养殖模式也辐射至古蔺县10余个乡镇(街道)近20个村,种植养殖面积达6万多亩,逐步形成以“稻鱼共生”为主导,中药材、葡萄、花椒等“1+N”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三年来,古蔺县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以项目为抓手,不断增强“造血”能力。据青田驻古蔺帮扶工作队工作人员介绍,太平镇四渡赤水红色教育基地、龙山镇特色农产品加工中心等27个项目建成投用,冷链物流园基地建设项目(浙川协作产业园四期)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接下来将谋划实施古蔺县特色酱酒成品绿色智能储运库等10个项目,进一步夯实产业协作基础。”

一手建项目,一手拓市场。古蔺县聚焦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在青田的协作帮扶下,2家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落地古蔺,丽水·古蔺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馆及特色酱酒展销中心在青田开业,麻辣鸡、赶黄草等40多种特色农产品入驻青田侨乡农品城,丽水市党政机关和企业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形式,累计帮助销售古蔺农特产品2.78亿元。

劳务对接

保障群众稳岗就业

从质检台上拿起一个酒瓶,眼神随瓶转动,手指细触瓶身,平均每5秒就能完成一个酒瓶的检测……6月12日,在浙川协作古蔺产业园四川吉政成通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名工人正全神贯注地对产品进行质检。

“这是一名聋哑人,在我们这里工作快一年了。”该公司生产负责人李通介绍,公司目前共有35名工人,其中22名均是残疾人士,占比60%以上。“多数都安排在贴花工艺生产线工作,大家坐着就能完成,都是些细致但相对轻巧的手工活。”

走进生产车间,整洁明亮的休闲区、各式各样的可借用辅具……这些贴心的布置在厂房里随处可见。“受益于2023年浙川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我们工厂已建成了古蔺县残疾人就业基地。”李通介绍,基地建设共投入浙川东西部协作资金70万元,实施了贴花车间、无障碍环境、生活休息区等改建工程,添置自动低温烤花炉1台、循环输送线1套。“我们将以解决残疾人就业为宗旨,打造集岗位提供、辅助就业、生活学习、康复健身于一体的就业基地,吸纳更多残疾人就业。”

古蔺有87.5万人,是人口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在千里之外的浙江青田,“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困扰着当地的企业。今年年初,古蔺县联合青田县组织开展古蔺县2024年东西部劳务协作暨“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招聘会聚焦浙川劳务协作项目,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求职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共有44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852个,其中浙江省24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234个。

杨宗文来自古蔺县大村镇,此前他与妻子一直在外寻找合适的工作,此次意尔康股份有限公司所能提供的职工夫妻宿舍让他们尤为心动。“这次看到意尔康有提供夫妻宿舍,再加上我们县城里意尔康的店很多,我们夫妻俩就想一起去试一试。”杨宗文说。

这样的招聘会不只一场。三年来,古蔺和青田积极在两地开展“西工东引”,组织春风行动等劳务协作招聘会,累计引导转移输出165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58人)到青田县各企业务工。开展线上线下招聘30余场,联合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76期、培训农村劳动力4049人,帮助群众实现人均增收1.8万元以上。联合开展特殊学校无障碍改造、残疾人就业基地打造等系列助残行动,累计带动514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

人才交流

激发县域发展潜力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还要从机制上“造血”。三年来,两地强化常态化交流,古蔺县选派51名干部人才赴丽水市跟班学习锻炼,争取丽水市选派36名优秀人才到古蔺开展支教、支医、支农等活动,完成乡镇、医院、学校、村企、社会组织结对27对,实现交流互访2400人次以上。

“不仅开了眼界,还学到了‘千万工程’建设的宝贵经验。”在浙江考察学习了当地的民宿项目后,古蔺县二郎镇的干部们回来后都翻起了家底。“鱼塘村开车到二郎场镇只需12分钟,从贵州习水县过来40分钟,到古蔺县城最多1小时,交通方便,可以冬季赏雪夏季乘凉。我们都觉得鱼塘村这个地方很适合发展文旅。”二郎镇项目办副主任杨虎回忆,考察学习后,结合鱼塘村的区位地理优势开始做规划,并由浙江大学设计学院进行设计,在保护耕地底线的同时,实现酱酒文化、民宿康养和乡土风情有机结合。

山地露营基地、儿童乐园、研学基地、民宿餐饮……这个依山而建的鱼塘村文旅融合基地,已吸引了多批游客前来。“在附近几个区县范围内,我们是唯一一家有露营地的民宿农家乐。”鱼塘村党支部书记项洪亮介绍,自今年5月1日开业以来,基地已带动30余名群众稳定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万元。

除了基层治理领域,医疗、教育等领域技术人才“组团式”帮扶,也不断满足古蔺全方位发展需求。三年来,青田累计向古蔺输入三项医疗技术,助力古蔺县人民医院创成“三甲”医院,成功帮助古蔺县中医医院打造成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强化了基层医疗人才培养。青田县“丽蔺帮”拨付医疗救助基金211.03万元,救助古蔺脱贫群众145名。

立足教育领域,古蔺、青田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交流。三年来,两地教育人才互学互鉴,前后共有9名青田教师前往古蔺挂职,19名古蔺教师到青田交流学习,90名古蔺职高学生借助“蓝鹰工程”到青田学习、实习。持续推进百名侨胞结对千名乌蒙山区学子活动,接收丽水市爱心人士、企业捐资捐款1200余万元。

古蔺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入深化东西部协作,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同题共答,在以人才资源激活创新动力上同向发力,在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上同频共振。将谋划实施古蔺酱酒配套全产业链包材三期项目、经济开发区冷链物流基地二期项目,实施美丽乡村、残疾人家园、东西部协作护眼工程等3个民生改善项目,定期合作举办两地党政干部、专技人才培训等活动,助力古蔺加快建成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