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郭慧琳 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王超明 高银松/图
2月22日,四川省第十二届茶叶开采活动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投资推介大会在泸州市纳溪区中国特早茶城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品味中国春天的第一杯茶——纳溪特早茶”。
茶农采摘茶叶。高银松摄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投资推介大会上举行的集中签约仪式,共签约12个项目,其中包括2个服务类项目、4个加工类项目、6个销售类项目,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订单总额1.63亿元,为纳溪区茶产业链条发展注入了新能量。
茶商寻觅全国 在泸州“落地生根”
四川茶可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礼根是浙江温州人,2022年,在泸州成立该公司,他坦言道:“公司成立前,他几乎走遍了国内的茶叶产地,如临沧、日照、宜宾、广元等,最终决定在纳溪‘落地生根’。”
”纳溪特早茶”展示。郭慧琳摄
在杨礼根看来,泸州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独特的丹霞地貌,十分适合茶树的培育种植,加之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云贵渝以及川内自贡、宜宾、乐山等地,在资源整合与市场辐射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对公司的产业布局来说,有更大的空间。
2024年,纳溪区茶叶种植面积稳定保持31.5万亩,毛茶年总产量2.4万吨,特早茶产业年综合产值实现89亿元。纳溪区是全省10个茶叶重点县区之一,中国川西南早茶集群建设重点实施区,茶叶面积、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均稳居全省前列。
杨礼根作为茶商,以生产、销售精制茶为主,四川茶可以茶业有限公司在纳溪区“落地生根”近3年,杨礼根对纳溪区茶产业发展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说:“在技术功能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销售模式较单一,尤其是品牌效益上,还需加大‘步伐’走出去。”
”纳溪特早茶”展示。郭慧琳摄
对于公司的发展,杨礼根对接下来3年进行了规划,他表示,公司计划流转1000亩以上茶山,其中2025年计划流转300亩左右作为示范基地,预计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带动2000户以上茶农增收。
打造茶叶现代化全产业链 推动“特长生”变为“全优生”
四川茶可以茶业有限公司只是纳溪区茶产业链条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企业有计划,集中签约有了项目,纳溪区茶产业链条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那么,纳溪区茶产业链条将如何抓牢“高质量发展”,擦亮“纳溪特早茶”这块招牌?
纳溪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敏直言:“将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上开始发力。”
依托茶文化、酒文化主线,建设纳溪特早茶博物馆、“茶廉”文化教育示范点等,丰富茶产业文化底蕴,确保实现茶文化“有保护、有传承、有弘扬”。
茶农采摘茶叶。王超明摄
为茶产业赋能,在2镇7村内布局“2个育苗基地+16万亩生态茶园+2个鲜叶、干茶交易市场+42个茶叶加工厂+45个茶叶实体店及网店”,形成“良种繁育与供种——茶园种植管护——茶青原料交易——茶叶生产加工——大宗茶与名优茶销售——电商物流服务(网上+实体店)”产业链条,打造集名茶加工基地、专业精制、贸易物流于一体的茶叶现代化全产业链,推动“特长生”变为“全优生”。
为茶科技赋力,以数字化转型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也就是说,依托物联网系统,在纳溪区茶叶核心产区搭建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茶园长势监测及采摘预测、虫情测报、土壤环境、水肥一体、防冻害预警及管控,以数字技术降低产量对“天时”的依赖。
近年来,纳溪区茶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之一全力推进,着力打造百亿茶产业,在茶产业培育、品牌打造、市场拓展、文化促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明确导向。就茶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出发展意见,并设立了茶叶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年,用于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和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说起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杨志敏还透露出,目前,纳溪区正在制定《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特早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特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