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银松 王春阳 泸州观察 郭慧琳
4月10日,在纳溪区龙车镇古楼村千亩林下种植基地,漫山的竹林下,草珊瑚簇簇丛丛,长势喜人。
种植在竹林地里的草珊瑚。高银松摄
“草珊瑚是今年2月种下的,预计9月村民可以开始收割。”纳溪区龙车镇古楼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大彬说,“从地势来说,古楼村坡度大,竹林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85%,砍楠竹、挖竹笋售卖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生产方式较单一。”
王大彬算了一笔账,楠竹通常要生长3年后才可以砍伐售卖,挖竹笋的周期在每年的1月至5月,按照一亩林地来算,一年收入约400元。
为了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古楼村开始探讨如何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种植产业,带动群众实现“家门口”增收。“种植珊瑚草不仅是村社干部的决定,在探讨时还进行了多次入户走访,收集村民的建议。”王大彬说。
说干就干,古楼村果断将1000亩林地用于规模化种植药材,对村民而言,在林下种植珊瑚草十分省事。“草珊瑚是一种多年生长中草药,喜阴凉环境,种植方式独特,不需要砍伐竹林,也不用过多的养护,头年种,次年收,一次收割后保留根茎,次年还能继续生长,种植一次可采收15年以上。”王大彬说。
古楼村通过“农户+村集体+企业”的订单化种植模式,由村集体公司向农户免费提供幼苗,草珊瑚果实成熟后,由村集体公司统一收购,出售给企业。王大彬表示,草珊瑚的种植,一亩林地一年预计能让村民增收近700元。
生长中的草珊瑚。高银松摄
值得一提的是,刚种下的珊瑚草已经有了销路,古楼村同一家中药材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待其长成收割时,就有了订单。
古楼村千亩林下种植基地的种植模式,是纳溪区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在管护好林地的基础上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既保护林地生态环境,又拓宽了生态产业发展渠道。”纳溪区林竹和竹业局副局长程亮说。
纳溪区现有森林面积110万亩,森林覆盖面积达57.2%。近年来,纳溪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带动群众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产业,走出一条“绿林生金”的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