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周超文 刘晓梅 文/图)“这个金弹子座桩有两年了,枝干弯曲有度,刚健遒劲,实属不多......”近日,在纳溪区新乐镇高洞村瑞凤盆景园的直播亭里,一对95后青年夫妻正忙乎着,妻子直播,丈夫修枝干,两人配合默契。两个半小时的直播销售时间结束时,30多颗金弹子树桩全部售罄,销售金额达3120元。
看到今天的收获,两人脸上都露出的开心的笑容,他们介绍说:“现在通过直播卖盆景,以前总担心卖不出去,现在根本不够卖了。”
这对青年夫妻丈夫名为啸天,妻子名为王子怡,都是1996年出生,他们返乡专业从事盆景培育和销售已经是第6个年头。6年来,他们用知识和勤劳带领村民步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走上培育盆景的特色增收致富路。
95后夫妻返乡创业做盆景
高洞村是泸州市最大的盆景培育基地,此前全村专业从事盆景培育的大户有20多户,面积达200多亩,常年培育的盆景都在10万盆以上,但销售收入并不令人满意。
2019年,大专毕业后就外出务工的于啸天和从事电商工作的妻子王子怡回乡过年时,获知从事了几十年盆景培育的父亲因市场销售惨淡有了放弃的打算,夫妻俩经详细了解是缘于传统的销售模式已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经于啸天调查,在高洞村从事盆景培育几十年的村民,都存在销售渠道上还停留在传统等客上门的问题。
“高洞村的盆景已然成为了一个产业,且在外面已小有名气,就这样放弃了实在可惜。”于是,夫妻俩经商量后,于啸天于当年3月辞职携妻子回到老家,夫妻俩跟着父亲学习制作盆景。为了全面娴熟掌握盆景培育过程,夫妻俩从播种到精品制作,一个环节都没有落下,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互联网知识开启网上销售,积极拓宽销售渠道,让家中的盆景园又呈现出勃勃生机。
拜师名家拓眼界提技能
对盆景制作培育这一特殊职业来说,不断学习提升技能必不可少。于啸天对盆景制作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耳濡目染,尤其是经过几年的不断学习,他的制作技艺得到很大提升,但他并不满足。
为了自己的盆景技艺更上层楼,了解外面盆景世界的新潮流,2023年10月,于啸天和王子怡就前往海南师拜中国盆景协会副会长、国际盆景大师刘传刚。刘传刚属于亲自动手做盆景的文化人,长期研究中国盆景文化,在盆景的历史沿革、审美标准、艺术表现、继承创新等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尤其是他制作的盆景能让其活起来、动起来。
在为期3个月的学习时间里,于啸天最大的收获就是领悟到了盆景中表现出诗情画意才是盆景最高境界和盆景在传承的同时必须做好创新才能得以发展。
现在,拜师归来的于啸天每天在琢磨打造盆景的同时,也不时向刘传刚大师请教。由于有了刘传刚大师的指导,这两年,于啸天的盆景制作水平突飞猛进,其作品受到关注。
直播销售强产业富乡邻
“大家看看这棵黑松,弯度非常苍劲,造型很美。”新乐镇高洞村村民张昌珍今年54岁,直播时,把一盆盆形态各异的盆景介绍给大家,吸引不少粉丝围观。而张昌珍一个月下来,靠着直播销售,都要卖出200多盆(株),实现收入1万多元。“现在我这把年纪也能熟练直播卖货,多亏了于啸天和王子怡的帮助。”
原来在几年前,张昌珍虽然也用上了智能手机,但也只会接打电话或玩微信。于啸天和王子怡返乡专业从事盆景制作和直播销售后,面对村民的盆景不同程度出现滞销,为了让该村盆景产业强起来壮起来,于啸天和王子怡就免费指导村民学习直播技巧,带上直播设备走进她们的盆景园进行现场直播,手把手进行指导,直到完全能自己操作为止。
如今,高洞村的盆景种植户,都走上了直播卖货的销售新路,实现了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流量变成“新农资”,开启了助农“新时尚”。这两年,每年外销不同规格盆景达5万盆,销售产值超1000万元,是6年前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