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珍珠蚌未出塘 便被浙商定购百万只

2025-05-22 18:01:5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泸州观察 周梦颖

“经过两年多的管护,今天终见分晓。”5月21日一早,泸县百和镇蒋坝村关坪水库的120余亩珍珠蚌养殖基地里,养殖户蔡启银开心之余,闪现一丝紧张的神色,因为今天是基地珍珠蚌“出成绩”的时刻。

泸县嘉明镇养殖户在池塘内准备取珍珠蚌。周梦颖摄

据他介绍,人工养殖的珍珠蚌,从开始养殖到产出珍珠,通常需要2-3年的时间。但一旦到了珍珠蚌产出珍珠的时候,基本不愁销路,且售价不低。

不愁销路的市场,体现在珍珠采购商不远千里入川采购。

只见蔡启银从池塘中随机挑选了数个珍珠蚌,经过筛选、称重,蔡启银最终以每个珍珠蚌12元的价格与浙江省金华市从事珠宝行业的采购商陈先生达成了定购协议。“按这个价格,我不仅能把这两年投入70万元本钱赚回来,还有近一倍的利润收入。”蔡启银说。

珍珠蚌养殖基地。何勇摄

在泸县,像蔡启银一样养殖珍珠蚌的养殖户在当地珍珠蚌养殖龙头企业——泸州裕顺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裕顺公司)的带动下,陆续养殖珍珠蚌5000余亩。

“每亩预计可产珍珠25斤至30斤。按当前珍珠市场价格600元/斤计算,年产值可超1.2亿元。”裕顺公司负责人何云介绍,珍珠收购之后,蚌的壳和肉都可以回收加工,另外还有20%左右的高品质珍珠,会以4000元/斤以上的价位卖出去,整个珍珠蚌产业所带来的产值预计可达2亿元。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泸州市泸县、龙马潭区等地逐步发展珍珠蚌养殖,其中泸县的总养殖面积占全市的95%。今年,泸州的珍珠蚌到了有珍珠的时候,便吸引来了订单。

当天,浙江省金华市从事珠宝行业的采购商陈先生一行,从清晨五点半驱车出发,陆续到泸县百和、立石、石桥、嘉明等地的珍珠蚌养殖基地“验货”,为下半年珠宝首饰加工以及珍珠粉原料供应等“备货”。

珍珠蚌养殖基地,用绳穿连着一个个空瓶漂浮水面。何勇摄

经过一整天的珍珠蚌基地现场察看,据何云介绍,5月22日上午,陈先生向该公司定购了7克/个的珍珠蚌共100万只,预计今年12月8日开始出货。

“珍珠蚌开壳查验最关键的是看珍珠的圆度、光泽和大小。”陈先生说,第一次到泸县收购珍珠,目前看下来的珍珠光泽度都还不错。

目前,泸县珍珠蚌池塘养殖覆盖十余个乡镇,经过后续摸排和宣传,预计还有10余户养殖户在考察和准备养殖过程中。

“珍珠蚌养殖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所以不少水产养殖户面临资金困难或还都处于观望的状态。”泸县农业农村局水产渔政股股长张德明介绍。为降低养殖门槛,同时降低养殖风险,泸县已形成“银、政、农、担、企”五方合作机制,从生产投入、养殖管理、技术服务、产品销售、保底价回收等多方面合作,推动珍珠蚌养殖产业发展壮大。

珍珠蚌产业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在控制养殖密度(按照每亩不超过1500只珍珠蚌养殖要求),不乱投入肥料,规范养殖的前提下,还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珍珠蚌作为滤食性动物,以水中浮游生物为食,能很好地消耗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采取合理密度养殖珍珠蚌,可起到改善水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作用,同时也能激发水体生产潜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存的目的。”张德明说。

开壳的珍珠蚌,已经明显看得到珍珠。何勇摄

据泸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相关人员介绍,待泸县这批珍珠蚌出塘售出,将成为全市卖出的首批珍珠蚌。

不仅为全国各地市场提供珍珠原料,更长远的规划,何云表示,今年6月初,公司会和重庆酉阳县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成立珍珠蚌养殖企业,开展水产品深加工和珍珠蚌养殖业务,同步进行珍珠市场研发,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逐步扩大产业发展规模以及带动更多养殖户增收,以及村民就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