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周梦颖
“一早采收,卖多少采多少。”9月11日上午 ,泸州市泸县潮河镇后湾村龙眼种植户罗代林来到龙眼售卖摊位点,开启一天的“叫卖”。罗代林称,新鲜龙眼不愁卖,当天采摘的龙眼,有时还不够卖。从今年第一批龙眼成熟到现在,他卖鲜果龙眼收入了近1万元。
龙眼。赵明璐摄
进入8月后,泸州多地的龙眼,相继成熟入市。据泸州市农业农村局预估,今年,全市龙眼的总产量预计11.6万吨,与去年产量相比,增产9%以上。其中,泸县的产量达8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80%。
泸县潮河晚熟龙眼现代农业园区。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泸州龙眼种植核心区,泸县龙眼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而每到龙眼丰收时节,如何将产业所得“变现”,这其中的“门道”,又有几多?
农户自主采摘鲜果摆摊售卖,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每年全市的龙眼有百分之90%以鲜果的方式,卖向全国各地。”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李小孟介绍,泸州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延长龙眼的采摘期,实现错峰上市,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管理技术水平,提升龙眼果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价格的同时,也增加了种植户的收益。
成熟龙眼挂满枝。周梦颖摄
李小孟所说的延长采摘期和提高龙眼品质,是2019年以来,泸州市通过开展龙眼良种高接换种项目,提高龙眼优良品种比例。简单理解,就是将原本品质差、不利于管理的“高个”龙眼树,嫁接上便于日常管护和采摘,相对矮小的树干,且能实现分批成熟,果大、肉厚、甜度高的优良品种。
目前,泸州产区的主栽龙眼品种有泸早、泸丰1号、蜀冠、宝石1号、高宝等。成熟期从8月中下旬到11月上中旬,部分品种能延长到12月成熟。如宝石1号、翠香、秋香等新品种,可卖到10-30元/斤。
龙眼肉以及新鲜龙眼。周梦颖摄
“农户龙眼种植经过良种高换、技术培训,从改良前的一株龙眼树只能卖500元左右,增加到现在的1000元以上,亩均增收达8000元。”泸县潮河后湾龙眼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仁纲说。
作为当地龙眼种植销售的带头人之一,徐仁纲除了自己种龙眼、卖龙眼,也收购其他果农的龙眼,并销售到北京、广州、上海等地。近期,他说还在积极与多家企业洽谈订单收购合作协议,拓展多元化订单农业。
“目前计划挖掘食药同源功效拓展多元化订单农业,与广西一家科技公司合作,收购龙眼花;二是初步与广东省中荔农业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收购泸县龙眼品种,宝石系列达标的龙眼鲜果订单。”徐仁纲介绍,当前正在和电商企业洽谈订单收购的合作协议,这些订单签订后,可以定向选育果农进行订单农业种植。
产业带头人为龙眼销售寻求多元的方式。近期,在泸县政务服务中心,这里的大厅专员也当起了“采购管家”。“我们以‘政务+供销’为抓手,为有需要的人开展‘帮代办’代购服务,根据采购清单联系种养基地提供泸县特色农眼、干桂圆及其他特色农产品的当日直供或邮寄送达。”泸县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项目服务股股长陈皓介绍。
自龙眼大量上市后,四川宴美农产品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一边忙于鲜果龙眼加工,另一边也在计划将泸州龙眼送出国。该公司负责人罗强介绍,现在已与新加坡一家公司建立联系,待对方仓储达到条件后,计划出口近10万斤鲜龙眼至新加坡。
“这也是公司的首次尝试。”罗强说,每年公司从泸县、龙马潭等地收购鲜果龙眼40万斤以上,一部分加工成了冻干龙眼、龙眼肉等卖到了全国各地,鲜果则通过冷链物流的方式,卖到重庆成都周边商超,以及通过线上销售平台,卖到了新疆、内蒙古等地。
今年,为了拓宽龙眼在本土和外地的消费市场,泸县再次将龙眼与龙虾组成甜辣“CP”,举行龙眼龙虾消费季系列活动,围绕“消费场景、产业展示、文化体验、全民参与”四大维度,激发消费新活力。
泸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机关党委书记钟小娟还介绍,在促进龙眼销售上,目前已与70余家连锁商超、供销社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通过拓展电商零售渠道,依托京东、抖音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与社群营销,预计实现线上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同时,泸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围绕“龙眼+龙虾”主题,联合县总工会创新推出产地体验消费模式,组织各基层工会职工深入种植养殖基地,开展龙眼采摘、龙虾垂钓等农事体验活动,推动产品消费向文化体验升级。
李小孟表示,后续,泸州将按照“一体发展、三区协同、多点共建”的发展思路,以科技为支撑,以建圈强链为抓手,调优品种结构,延伸龙眼产业链,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强化联农带农,不断提升产业效益,加快建设世界晚熟龙眼优势区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