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农产品在地标博览会“热气出笼”

2025-09-26 16:36: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泸州观察 周梦颖 文/图

龙眼用上新品牌logo包装、鸵鸟蛋“花式”出展、醉板鸭热气出笼......9月26日,第四届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在泸州市开幕,现场42个展区,汇聚来自国内外30多个国家(专业机构)700多家企业的3000多种精品好物,也正式亮相展销。

在此次国际地标博览会展销的众多地标产品中,就有不少来自田间地头的农特产品,争相“扮装”“出圈”,甚至冒着热气“出笼”。

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桐兴村带来了翠香晚熟龙眼。

“加个微信呢,我想在线上下单寄回去。”在泸州市国际会展中心D馆内的泸州好物特色展区,顾客肖女士在品尝了今早从树上采摘下来的鲜桂圆后,赶忙打断正在向其他人介绍桂圆产地、品种的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桐兴村党总支书记梅赢,示意想添加联系方式。“这桂圆好甜,还带有一丝酒香味,口感独特,想买点寄回家和送朋友。”肖女士说。

梅赢笑着递上二维码,一边继续向围观顾客介绍,“这是我们村集体合作社种植的‘翠香’晚熟龙眼,将在国庆节后大量上市,采摘即发,全程冷链。”话音未落,一旁展台前又围拢上来几位采购商,询问起价格和供货周期。

印有“泸州桂圆”品牌logo的包装盒。

在展销鲜桂圆的白色桌子后方的展柜上,还放着印有“泸州桂圆”品牌logo的包装盒。半个月前,泸州正式对外发布“泸州桂圆”区域公用品牌,此次博览会,印有“泸州桂圆”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便随泸州的晚熟龙眼出现在了展销现场。

梅赢表示,桐兴村位于泸州长江沿岸,拥有土著实生龙眼树超1万棵,树龄在200-400年间,印上属于“泸州桂圆”的品牌,确保了果农产品的地域独特性与品质保障。

泸州村集体经济展区。

除了带有泸州特色的应季水果,在泸州村集体经济展区,几十种来自全市各区县的农特产品集结在此:稻虾米、麻辣大头菜、鸽子蛋、鸵鸟蛋、手撕娃娃鱼、花椒、竹笋等走出乡村,出现在了这场国际地标博览会。

泸县宝藏大鲵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带来了开袋即食的手撕娃娃鱼。

在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红山村带来的麻辣大头菜陈列区前,工作人员胡学琼早上7点多就到了会场,准备试吃的大头菜和包装袋,等待顾客前来。

纳溪区白节镇的张记竹醉板鸭摆上了蒸篓,现场热锅蒸鸭,供消费者品尝。

另一边,纳溪区白节镇的张记竹醉板鸭也早早摆上了蒸篓,现场热锅蒸鸭,供市民品尝。“我们的板鸭选用的都是白节镇本地的土麻鸭,纯粮食喂养在竹林基地,每只活鸭均在5斤以上,再进行宰杀加工等。”该展区负责人张华国说,这是首次带货出村参加展销,希望通过这次展会,让更多人知晓纳溪醉板鸭。

泸县石桥镇洪安桥村带着新品——豆豉烧椒酱亮相展会。

同样是首次出来展销的产品,还有来自泸县石桥镇洪安桥村的豆豉烧椒酱。据洪安桥村党总支书记徐正梅介绍,为了把农产品变为商品,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今年村上决定将辣椒基地的鲜辣椒加工成豆豉烧椒酱,提升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每年6月开始采收鲜辣椒,可持续至10月左右,但鲜辣椒批发价1-2元/斤,将辣椒进行加工后,能以16元/瓶的价格进入市场。”徐正梅说,此次参展的豆豉烧椒酱是首批加工出来的,也希望借助地标博览会的影响力,带动产品销售,并与商超建立合作意向。

泸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光明表示,地标博览会的举办,搭建起泸州特色农产品走向广阔市场的桥梁,让更多消费者认识、青睐“泸字号—土特产”,更让这些优质农产品突破产区局限、深度融入市场,显著提升品牌知名度与核心竞争力。

据统计,目前,泸州市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196家,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支撑。在紧扣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上,泸州积极引导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目前,全市相关认证产品已达165个,产品品质持续优化。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实现主要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标可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