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垚 川报观察记者 魏冯
今年上半年,泸州进出口总额34.8亿元,同比增加3.4%,高于全国均值6.6%,对外贸易额居全省第5位。进出口货物主要为机电、粮食、矿产、化工等,“贸易圈”涵盖日本、香港、印度等108个国家和地区。这是记者7月17日从泸州海关获悉的。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在此背景下,泸州市外贸进出口不仅没有下降,而且保持了逆势上扬的态势。
过去半年,泸州如何在国际贸易“寒冬”中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政策叠加 产业聚集效应日渐凸显
泸州是四川除成都以外,唯一同时拥有自贸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获批在建)、保税仓库、进口肉类和粮食资质等政策的城市,对外开放具有明显优势。泸州港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仓库形成的港区联动模式也获得众多外贸企业青睐,越来越多外贸企业选择落户泸州。
据泸州海关统计,1-6月,泸州新增进出口收发货人注册企业43家,综合保税区新入区企业24家,新签约3家;保税监管货物9.4亿元,同比增长2.8%。
今年以来,泸州依托口岸、保税、自贸创新等优势,为外贸企业提供稳定的进出口贸易通道和资金缓冲地带。疫情初期,由于国内防控措施升级,下游企业产能缩减,盛和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面临数千吨矿产品延期提货的难题,提前办理通关意味着独自承担进口税费压力,任由货物滞留港口又将产生高昂的滞箱费。
该企业正是利用泸州港区联动模式,将货物运抵泸州港,再通过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行保税仓储,既减轻关税资金压力,又避免滞港滞箱产生额外费用。该企业海外板块总经理陆莎莎为泸州的外贸环境竖起了大拇指。“截至目前,在海关等部门的帮助下,我们省下的滞箱、堆存等费用已经超过1000万元,现在我们每个月进口量已经增长到3000吨以上。”
同样是大宗货物的进口粮食,则是通过泸州港和保税仓库为生产企业稳定供给原料和节省生产成本。复工复产以来,泸州进口粮食呈现井喷式增长,6月份粮食进口量更是达到7.6万吨,创下单月进口量新高,并推动进口粮食以7.2倍的同比增幅交出靓丽的半年成绩单。“上半年我们利用保税仓库进口大豆达到8.9万吨,节省资金流的利息成本就有200多万元,对企业来讲是实实在在的优惠。”中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亚红说。
精准服务 外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如果说政策优势为泸州进口大宗货物创造硬件条件,精准服务便是支撑泸州外贸增长的软件优势。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市场、物流运输、通关政策等方面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为降低疫情不利影响,泸州海关迅速推出预约通关、“互联网+海关”、收发货人不到场查验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利用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让外贸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货物通关。
作为泸州港报关单量最大的企业,中国外运四川有限公司泸州办事处上半年代理的报关量有800余票,在泸州港的货代行业中稳居第一。办事处经理赖红军表示,能够取得这样的经营业绩与泸州的营商环境和通关条件密不可分。“想‘互联网+海关’模式就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线上申请和网上审核等远程办公方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泸州海关还指导企业用足用好税收政策,帮助企业完成进口退税2753万元;为8795万元“泸州造”产品签发原产地证书,预计减免税费440万元。积极开展泸州白酒出口政策宣讲会,加快泸天化、郎酒集团等6家企业产品备案,助力泸州白酒开拓塞内加尔、斯洛文尼亚等国际市场,实现泸州化学品出口批次逆势翻番。
泸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泸州外贸进出口总体好于预期,进出口货物结构也从机电产品为主逐渐转向机电、农产品、化工多点支撑的新局面,但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世界经济复苏压力仍然较大,实现泸州外贸全年增长目标仍然任重道远。下一步,泸州海关将以泸州综保区建设为契机,继续支持泸州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使得各项便利措施落到实处,推动泸州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