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开放平台 打造枢纽经济核心区

2021-08-10 09:41:1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对话183·泸州市龙马潭区委书记靳地胜

 

 

□龙欣雨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国平 高启龙 范芮菱

泸州龙马潭区,一派繁忙景象。城区里,新建成的龙马高中正进行收尾工作,千余名学生将于9月入学;园区里,恒力一期项目已开工,这是泸州建市以来招引的最大单体投资项目;高铁泸州站内,人头攒动。

龙马潭区面积仅333平方公里,在泸州七个区县中最小,设区仅25年,是泸州最年轻的区县。根据“七普”数据显示,全区户籍人口37万人,常住人口达48万人。一条人口净流入曲线,是龙马潭区高质量发展的注脚。

“龙马潭区同时具备‘水公铁空’交通枢纽和六大国家级开放功能平台,在整个西部县区中屈指可数。”泸州市龙马潭区委书记靳地胜说,将不断把平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做好内功,提升城市能级,坚定主城担当。

把平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记者:绵泸高铁内自泸段于6月28日通车,终点泸州站就设在龙马潭区,同时区域内还有多个国家级平台。龙马潭区将如何用好这些平台?

靳地胜:我们将充分依托“水公铁空”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等六大国家级开放平台优势,推动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高端要素集聚。

“十四五”时期,我们明确提出打造“枢纽经济核心区”这一支撑定位,目的就是用好综合枢纽和开放平台优势,进一步叠加航运经济、航空经济、高铁经济优势,加快货物、人员、资金、信息多元要素集聚,建成具有跨区域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地。

把平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还需更多探索,特别是要学习先进地区理念,优化营商环境。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

针对发展差距从三方面持续发力

记者:目前龙马潭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哪些不足?还有哪些潜力可挖?

靳地胜:虽然我们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速,但经济总量仍然偏小,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7.2亿元,是2015年的1.8倍;横向对比,与市内外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追赶超越压力较大。

此外,土地要素制约还较为突出,产业发展空间、优质项目支撑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备,开放优势和枢纽优势发挥不足,营商环境亟须由精简审批向精细服务转变,教育、医疗、养老、城市品质、生态环境等民生短板也较为明显。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全力拓展开放深度,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和开放平台间更加紧密的联动融合,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体化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开放能级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形成内外联动开放新格局。二是全力提升产业能级,一手盘活存量、一手争取增量,积极破解土地要素制约。聚焦优化产业质态、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升级,联动区内各园区间协调特色发展,做强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放大特色产业集群新优势。三是全力补好民生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实现“三高三区”重点打造四个支撑

记者:“十四五”期间,龙马潭区提出建成“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水平开放先锋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发展目标,具体从哪些方面来实现?

靳地胜:为实现建成“三高三区”发展目标,我们提出重点打造枢纽经济核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先行区、人民城市试验区这四个支撑定位,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800亿元、力争900亿元、冲刺1000亿元,持续走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前列。

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发展机遇,特别是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把龙马潭区建设成为四川南向东向开放门户和内陆开放新高地;二是充分放大优势,龙马潭区是泸州城市发展的主引擎,具备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先行优势;三是补好发展短板,全面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