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林
“通过几天的实地考察,深刻感受到水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长江上游航运能力与成渝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7月初,川渝两地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从泸州出发,同乘一船,沿江而下,对泸州长江航道等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为提升长江上游航运能力建良言、开良方。
港口兴则城市兴。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支持泸州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泸州拥有13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四川第一大港——泸州港,是全省唯一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这样的城市全国只有30个。
当前,泸州正抢抓机遇,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持续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全力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预计到2025年,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年吞吐量将达12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8万标箱、粮食物流量达1000万吨,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13%,物流枢纽和区域经济互促发展、良性互动。
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牟科 摄
“泸”力前行 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新担当
近日,泸州市纳溪石龙岩港建设现场,工人正在抓紧施工,抢抓项目建设进度。作为泸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石龙岩作业区一区工程已完成前沿水工平台建设,正在推进平台设备安装和后方陆域堆场施工。
“一期工程共建设3个1000吨级泊位,年吞吐量最高可达600万吨,建成后将成为四川长江上游最大的深水港散货港区,对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石龙岩作业区工作人员帅泽波介绍。
万里长江,自西向东。借舟楫之利,泸州历史上就是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和川南经济文化中心。
2003年,泸州港开港,泸州在长江之畔担起使命,为区域经济的繁荣以及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产业转移承接、资源开发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站在新起点,泸州应如何在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战略布局中彰显新担当、体现新作为?
“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作出要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部署安排,泸州赓即调整完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以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抓手,从空间布局、功能定位、项目谋划等方面着手,高标准编制了《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介绍。
根据《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紧邻泸州港集装箱码头,由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共同组成,定位打造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四川省高水平对外开放示范基地、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
《建设方案》还规划了港口多式联运与集散区、粮食临港仓储与加工区、国际物流与配套服务区、铁路多式联运与仓储区、区域分拨与城乡配送区5个功能区,并将31个相关项目纳入其中。
枢纽建设,离不开畅达便捷的交通体系,泸州正不断完善“水公铁空邮”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7月16日,一辆满载货物的列车从泸州港鸣笛出发驶向俄罗斯莫斯科。此次班列货源主要是来自成渝周边地区及泸州本地的家电产品、卫生用品等,货值近2000万元。
这是2023年泸州开行的第14列中欧班列。泸州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泸州港、进港铁路专用线,泸州已实现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无缝连接。截至目前,已有210多家外贸生产和货代企业选择通过泸州开行的中欧班列出口货物。
目前,泸州港已开通每周13班内支线班轮、3条近洋航线,开通中欧班列并列入图定站点;建成7条高速公路出川通道,通车里程575公里;客货运铁路总里程达306公里;云龙机场通航城市达49个,迈入全国中型机场行列。还将围绕构建“内河港+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信息港”五港联动的区域国际物流枢纽,进一步提档升级泸州港集疏运功能,全力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
不仅如此,泸州还持续推进渝昆高铁、隆黄铁路等项目建设和泸遵高铁等前期工作。
6月中旬,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泸州沱江铁路特大桥双塔顺利封顶。接下来,该大桥施工重点将转入斜拉桥主梁悬臂浇筑及斜拉索安装,有望明年3月完成大桥合龙。
“这是泸州交通的大事。”泸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兴奋地说,“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扩能改造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打破四川南向铁路运输瓶颈制约,提升铁路货运能力水平,为泸州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提供坚强支撑。”
围绕国家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部署,泸州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2022年2月,泸州提出要强化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打造长江上游最具魅力的博物馆之城;在最新的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建设”被重点提及;2023年5月,泸州“加快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建设”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召开;目前,学士山诗酒文化公园、“老泸州·大河街”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正在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建设正有序开展……
“我们对长江泸州段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摸清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献等重要文化遗产底数,旨在把最能体现长江文化的泸州故事、泸州文化讲清楚说明白。”泸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近年来,泸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以系统思维统筹抓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为守护好一江清水出川作出泸州应有的贡献。
泸州分水油纸伞成为成都大运会媒体记者“许愿伞”。泸州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供图
高水平开放 7个国家级平台联通世界
大交通格局,助力大开放。7月12日上午10时许,泸州综合保税区首批500吨进口澳大利亚小麦成功申报入区,全面打通进口粮食从检验检疫到入区通关的全流程环节。
“该票货物通过江海联运到达泸州港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经检验检疫后入区,将在综保区内加工成饲料后内销到国内。这标志着泸州综合保税区‘区港联动’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了粮食进口贸易向保税深加工的转变。”泸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该票货物由四川信特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申报进口,该公司在泸州综合保税区内投资建设年产150万吨进口粮食深加工项目,项目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低成本优势,以及综保区免配额管理、选择性征收关税等特殊政策优势,进口中亚、东欧、美洲等地小麦、玉米,在综保区内加工成饲料后,销售至西南地区养殖市场。
“自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获批以来,中信建设、中海粮油、厦门建发等20余家知名企业扎根泸州开展粮食进口业务,有效服务成都、泸州及周边区域酒类、食品加工和饲料产业。”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依托长江,泸州产业不断集聚。近年来,泸州大力发展粮食仓储物流产业,全市已建成粮食完好仓容89万吨、罐容5.5万吨,实现粮库智能化管理省市县互联互通、粮食质量检验市域全覆盖。泸州口岸进口粮食从2015年的3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104.7万吨,品类从单一的高粱发展到大豆、高粱、豌豆、扁豆等10余种品类,已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进口粮食集散中心。
这只是一个缩影。当前,泸州充分发挥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等7个国家级开放平台优势,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目前,泸州贸易往来国家(地区)达113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进出口占全市外贸总额的70%以上。今年上半年,泸州海关新增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64家,同比增长14.8%,累计进出口企业备案已达901家。
依托对外开放平台,中医药也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19年1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获批“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2021年,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顺利通过国家层面复评。
近年来,泸州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为载体,以中医药优势资源为依托,创新“3+3+6”中医药服务模式,即通过建设三大平台、构筑三大体系、创新六大模式,加快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探索内陆地区发展中医药服务出口“四川样本”——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获批“中国—葡语系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四川)”“中国—捷克中医药国际文化平台”建设项目;联合海外机构、协会在捷克布拉格举办“四川中医药海外行—中医药文化节”活动;建立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西班牙马德里两个“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积极开展中医医疗、健康指导等远程服务。
目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业务拓展至葡萄牙、捷克、西班牙等15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服务出口能力有效提升。
下一步,泸州将抢抓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不断优化“通道+枢纽+网络+平台”运行体系,强化区域协同、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助力川南经济区高水平打造全省经济增长第二极。
中国能建葛洲坝路桥公司供图
软硬齐抓 城市打造有温度有力度
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二楼平台的文化活动区,一把直径3.5米的分水油纸伞非常瞩目。其伞面为红底,上有祥云、游龙等作为点缀,伞下还挂着十余把小伞,并连接着木质的“许愿卡”,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可在上面写下心愿。赛事闭幕后,这把“许愿伞”将作为藏品,被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收藏。
“作为大型国际体育综合赛事,成都大运会将吸引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参赛,是展示城市形象的良好舞台。我们与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沟通交流共同策划,确定将分水油纸伞作为泸州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进行展示。”泸州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员介绍。
泸州以酒闻名,工业经济活跃,“工业城市”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城市文化方面的积淀却鲜为人知。
为解决此前城市品牌传播小散乱、城市形象“文化味儿不足”的问题,2022年,泸州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专门设立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部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高位推动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通过城市品牌的营销和推广,提升酒城泸州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实现泸州投资环境的持续优化,从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效应,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的加速聚集。
今年以来,泸州着力将城市品牌元素融入重大项目、重点规划,已对15个在建项目提出城市品牌元素融入意见建议30条,大部分被采纳并转化。
同时,泸州还将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对全域城市品牌特色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我们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工程、红色旅游融合工程、红色主题教育工程、红色交通配套工程、红色形象塑造工程包装了72个子项目,着力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带。”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古蔺部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如此,泸州各地也纷纷展开探索将文化元素融入项目建设,营造幸福城市氛围。
江阳区通过建设演艺中心、室内体育训练馆、旅游集散中心等,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老泸州·大河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对泸州市江阳区辖区会津城垣、联一大楼等历史文化建筑进行有机更新和活化利用;泸县城市品质提升工程项目将改造老旧小区,并在改造中融入白酒文化、泸县龙文化的元素……
发展的力度彰显城市的温度。城市的温度来源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硬环境供给。
6月26日,泸州长江六桥合龙。7月1日,泸州长江二桥试通车。加上今年5月神臂城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纳溪长江大桥的顺利合龙,泸州的城市交通正在联网成片。
“泸州长江二桥是泸州城东方向主要交通干道,也是泸州主城区往重庆方向最便捷的快速通道之一。”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桥通车后,有效改善了城市交通条件,促进各组团间的快速通畅连接。
“家门口能有这样的公园太幸福了!”近日,生活在江阳区蓝田街道东升桥社区的张容霞对新建的休闲体育公园赞不绝口。在公园建设之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地和厂房。2022年,当地对这块土地进行了重新规划,打造成以体育为主、休闲娱乐为辅的休闲体育公园,让老有所乐、幼有所玩。
这样的示例还有很多。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老旧小区焕新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守护一江清水出川、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初显……中国酒城·醉美泸州,这座酿造幸福的城市,正在时代发展轴线上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