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出三招,促田园变景区

2024-06-17 15:32:2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魏杰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杰 泸州观察 周梦颖

头顶阳光,连片的水稻绿得发亮。草帽、短裤,“轻装上阵”的杨波,骑着电瓶车巡田时,“感觉耳畔有水稻拔节生长的声音”。

这幅田园画卷,位于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水竹林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县科研试验基地也建在这里。当前,水稻进入管护期,补苗、施肥、除草……作为助理研究员,杨波样样亲力亲为。他盼望两个多月后,城里的孩子们,再来收割水稻,体验农耕乐趣。

“我们将课堂设在水稻田边,带孩子们学习种植知识、下田收割水稻。”杨波介绍,如今田园不仅成为科研人员的试验田,还变成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前来打卡的景区。

田园如何变景区?“头顶”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川南鱼米之乡等诸多光环,泸县使出三招。

第一招,是智慧招。在喻寺镇谭坝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坝子里,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喷雾机4台农业设备一字排开。在这些设备的介绍中,一个最明显的共同点是:它们的名称中都有“无人”二字。今年4月26日,通过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和北斗导航系统,谭坝村首次实现远程遥控无人车收割小麦。

“过去完全想不到,种、收基本上用不到人工。”泸县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开放股股长何松泽感触颇深。今年,谭坝村建起泸州首个千亩无人农场试点。通过配备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数字化设备,实现覆盖整地、起垄、移栽、浇水、植保、收割等产业全环节无人化作业。何松泽说,以前为园区作物浇一遍水,至少需两三名人工牵管、开闸、放水,需 2天至3天。现在,只需在手机上操作远程灌溉APP,半天内就能完成,同时能精准控制用水量,有效降低成本。

第二招,是生态招。为解决泸县养殖业所产生的大量畜禽粪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得胜镇接官坝村,西南最大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集中处理中心不停运转:畜禽粪污原料进入处理中心后,经过粉碎和深度腐质化后变成有机肥,再经过特殊的搅拌加工工艺,最终形成复合微生物肥料,销往全国。

“我们采取集中处理模式实现泸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实现年处理20万吨畜禽粪污,年产7万吨生物有机肥。”该中心现场代表李梅介绍,更重要的是,以往农村的畜禽粪便恶臭,如今在绝大部分地方没有了。

第三招,是融合招。今年2月,谭坝菜花节暨泸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上万游客相约泸县,漫步花海,赏菜花、品美食、看表演。这是泸县探索农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去年,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年收入达2.4亿元。

记者了解到,占地面积34.7万亩的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水稻、油菜为主导产业,已构建集生产、加工、旅游、科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日前,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立项名单”。

“探索田园变景区,产业园将不断完善设施设备配套,提升油菜、水稻产业集约化程度,提升产业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观光旅游、民宿休闲、现代农业科普、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力争进一步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推动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泸县现代农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明江表示。

科技提高了、环境改善了、腰包鼓起了……泸县三招,让传统意义上的田园变成越来越多人愿意走进的景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