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泸州市委书记刘筱柳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启龙 赵荣昌 杜杰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系统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问题并作出决定,吹响了新征程上推动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冲锋号。泸州正处于滚石爬坡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闯关期、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必须继续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泸州如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有所作为?近日,记者专访了泸州市委书记刘筱柳。
为全国全省改革发展大局
贡献更多泸州力量
记者: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四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泸州将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刘筱柳: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四川省情实际,系统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问题并作出决定,吹响了新征程上推动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冲锋号,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当前,泸州与全省一样,正处于滚石爬坡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闯关期、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必须继续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我们将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和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紧扣省委赋予泸州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与宜宾共建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等使命任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着力推出一批具有泸州特色的原创性、差异化改革,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泸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国全省改革发展大局贡献更多泸州力量。
坚持把做好自己的事
和办好合作的事有机结合起来
记者:全会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系列改革部署,并明确提出健全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等省域经济副中心和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机制,泸州将如何抢抓机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筱柳:省委对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高度重视,明确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赋予宜泸两地新的历史使命和宝贵发展机遇。近年来,泸州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积极加强与宜宾的合作,共同谋划和加快推进一批合作事项落地,联合入选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布局建设名单,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泸州将携手宜宾健全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探索,在产业协作共兴、交通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加快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特别是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把做好自己的事和办好合作的事有机结合起来,抢抓机遇、加力加劲推动泸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为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赋能增效。
一是聚焦提升产业竞争力深化改革。健全白酒(食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构建具有泸州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大力发展核医疗产业,积极抢占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健全有效发挥园区功能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园区综合改革,做强园区优势主导产业,完善园区共建共享机制,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二是聚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完善国资国企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和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对标世界银行最新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民营企业全方位服务体系,推行“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常态化服务机制,健全“12345”涉企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向发力,充分激发民营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聚焦增强创新驱动力深化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引导在泸高校、职业学校围绕重点产业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建好用好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泸州分中心等创新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建设一批检验检测、概念验证、中试研发平台,建立支持科技成果发现、引进、落地产业化政策机制,加快建设区域科创中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人才“引育留用”机制,着力引进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川南创新人才聚集地。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着力把开放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记者:全会提出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泸州拥有四川第一大水港和多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将如何发挥优势为全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作出贡献?
刘筱柳: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发挥全省第一大水运港口——泸州港和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作用,开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获评全省开放发展示范市,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52.3亿元,同比增长54.6%。下一步,我们将对标省委对泸州发展的定位要求,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着力把开放优势更好转化为产业优势,努力为全省开放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在提高开放平台能级上下功夫。深入实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提升战略攻坚行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健全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联动发展机制,不断提升开放平台承载能力。
二是在健全开放通道体系上下功夫。拓展升级“水公铁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推进泸州港5G智慧港口建设,稳定开行中欧班列,积极推进更多货物回程,促进双向均衡运输。加快航空物流发展,着力提升航空货运规模,打造区域航空物流枢纽节点。
三是在推动外贸提质增量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港贸产融合发展,依托全市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大宗商品贸易等外贸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
民生建设
记者:全会明确要扎实推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泸州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刘筱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近年来,我们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深化改革,因地制宜推出“物业+养老”服务改革、“1573”普惠托育模式、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等一批改革举措,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深化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体系,健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千方百计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在促进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是深化“一老一小”服务改革。深入推进“长乐泸州”养老模式和“1573”普惠托育模式探索实践,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让酒城的“夕阳更美”“朝阳更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医疗卫生事业和医药健康产业“双轮驱动”体系,推动医教、医疗、医保、医药、医养、医美“六医”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和省级医学中心。
四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构建高品质文化供给体系,着力推动农商文旅体教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努力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