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首条“最美竹林”旅游公路——国道546即将通车

2021-10-13 18:18: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蜀道集团四川路桥承建国道546项目助力泸州市乡村振兴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胡高平) 翻开泸州市地图,一条集“美貌”与“才华”于一体的最美公路横贯南北,沿着这条公路由北向南,从一路繁华到一路繁花,属于泸州的首条“最美竹林”旅游公路——国道546即将通车。由蜀道集团四川路桥承建的国道546项目共54.8公里,总投资16亿元,线路途经三个县区、五个镇街、17个村,建成通车后直接受益群众将达到30余万人。

国道546项目是泸州市首条“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工程,是打开川黔旅游交融发展窗口的“金钥匙”,是拉动沿线乡村经济振兴的新引擎,是实现治蜀兴川伟大目标真正的“建证者”。

以交通促旅游 助力革命老区振兴

石顶烽火波澜壮阔,百年征程历久弥坚。从九支镇人民政府出发,沿着狭窄的Y392乡道向石顶山山腰进发,历经一个小时的车程便来到了桂林园革命起义指挥部遗址前,一下车,一座白墙灰瓦的革命起义指挥部遗址便呈现在我们眼前,革命遗址由于地处大山深处、常年失修,又缺少专人打理,看上去显得异常的冷清,交通不便是革命起义遗址无法进一步开发的主要原因,更是阻碍九支镇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

“我们九支镇发展的转机出现在2019年11月29日,四川省财政厅确认评审通过《四川省泸州市“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工程—泸州市纳溪区大旺竹海景区建设项目(一期)及配套工程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券》,获批金额10亿元,票面利率4%。专项债券的成功获批为国道546项目和大旺竹海产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九支镇交管办主任李向东向我们说到。

随着国道546项目施工建设逐渐步入正轨,石顶山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也紧随其后定稿。根据开发规划,桂林园革命起义指挥部遗址将处于石顶山红色旅游区中心位置,目前正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招商引资,将桂林园革命指挥遗址打造成历史陈列馆,并以红色文化为核心,融合生态山水和民俗文化,将石顶山打造成集爱国教育、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避暑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区。据粗略统计,川渝地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生、红色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等各类人群保守估计数量达500余万人,这将为景区提供数量庞大且稳定的客源。

届时,合江县九支镇石顶山红色旅游区建成后,将依托国道546这条连接川黔的旅游公路,迎来交旅融合产业的巨大发展机遇,也为沿线的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等特色旅游致富产业和旅游致富项目提供有利的保障,对促进当地经济快速高效发展,支持九支镇全域旅游资源整合,助推沿线地区乡村经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两路”精神 让天堑变通途

要想富,先修路,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通向致富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整条公路沿线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原有道路狭窄,号称‘地无三里平’,在施工过程中,工人除了要克服设备、材料复杂的运输作业,更需要克服当地湿热的气候以及山林中的虫蛇带来的危险,真要想在这重重山林中开出一条路来,绝不能少了与老天爷拼一拼的豪气”国道546项目经理杜斌向我们介绍到。

从现状来看,国道546项目地质复杂多变、气候湿热多雨,建设中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要想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除了需要工人们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坚强决心外,还必须依靠专业团队进行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为了能够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国道546项目党支部书记刘大华在项目部主持创建了“桥隧工程技术创新工作室”,以此作为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的平台。

国道546项目桥隧比例高,加上沿线地质岩层松散,在施工前期,桥梁桩基施工经常发生塌孔现象,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成桩质量。为解决这一难题,国道546项目以成立的“桥隧工程技术创新工作室”为技术创新平台,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成功研制出了松散堆积体地层桩基混凝土护臂旋挖快速成控施工技术,以达到快速成孔、孔壁稳定不坍塌的目的,促进项目降本增效,该工法成功入选了四川省省级工法。

此外,在项目施工范围内,生长着众多娑罗树,此树是侏罗纪时期的古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并且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因此,在施工红线范围内的娑罗树不能砍伐,唯一的办法是将它们移植到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中。为了保证娑罗树的存活率,项目部主动联系植物学、土地学方面的专家,向其请教移植娑罗树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并努力协调移植用地,最终138颗娑罗树全部移植成活。

自国道546项目开工以来,这个充满闯劲与创新意识的团队始终秉承“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勇于胜利”的新时代路桥精神,扎根山川大地,凭借着“让河水开路、让高山低头”的不屈斗志,不断克服气候条件差、勘察测量难度大、材料运输难、施工安全风险多、技术要求高、环保压力大等困难,不断研发创新施工工艺,最终保质、按时、安全地完成了施工内容,为这条红色之路、旅游之路和乡村振兴之路的通车做了充分的准备。交通引领产业助推乡村经济高速发展自然资源要开发、乡村经济要振兴,交通是一切要素的“先行官”。国道546这条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后,将彻底解决九支人民守着绿水青山,望着金山银山的历史窘境,为这座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历史古镇带来发展的转机。九支镇作为农业大镇,是贵州省赤水市区的果蔬、粮肉等食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年均输送量达5万余吨。九支镇交管办主任李向东介绍:九支镇安居村和赵岩村是当地知名的先进村,更是被村民们亲切的称为赤水市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但这样一个物产丰盛的宝地,在前几年,村里人却都想着外出谋生,村中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小孩,由于人才流失加之交通闭塞,使得当地优质的特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成了走不出大山的土宝贝。

现在好了,旅游业的突破发展,群众的收益也得到改善,随着国道546项目的建设,九支镇已经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上门签署旅游资源开发合同,如今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陆续产生了返乡开展特色经营的想法。

赵岩村的胡浩说,在几年前,为了赚取更多收入养活全家,不得不外出打工。在得知家乡的交通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后,便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结合家里的实际情况,他正在用心种滕梨树、寻找销售渠道,并不断学习种果树的知识,在国道546通车后就可以外销滕梨,一年保守估计会有5-8万元收入,而且在果园初步创收之后还计划开办农家乐果林生态采摘园。此外,国道546的通车也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通过即将建成的国道546项目,1小时内就能够到达泸州市区,甚至在家门口就能坐上通往市区的公交车,之前要花四五十元的车费才能到达市区,现在只需要两块钱就搞定了,乡下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胡浩只是九支镇众多返乡创业人员中最普通的一个,目前,九支镇乡镇果蔬种植基地已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为开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届时,凭借着国道546这条旅游“大动脉”将各地游客源源不断地输入九支,将不断盘活当地农林果园,宅基地、集体土地等资源,到那时家家户户都能实现资源转换,让每一户村民都走上创业致富的康庄大道。我们承建的一座座桥梁,见证着四川的沧桑巨变,记录着新时代的美好;一条条公路,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串联起过去与未来。数十年来,蜀道人、路桥人始终坚守着初心,不断在戈壁荒漠、雪域高原和高山峡谷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为实现“治蜀兴川”的伟大目标,为推动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不懈奋进。(图片来源:成新瑶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