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农村公路总里程19734公里 位居全省前列

2024-05-24 21:40: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泸州观察 胡容

今年是“四好农村路”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泸州市农村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35.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7541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9734公里,规模居全省前列。

家门口建设好的“四好农村路”,在出行、旅游、产业上,为泸州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变化,又有哪些“故事”呢?

泸县Y186 高寨——葫芦嘴公路(资料图片)

路与出行 串起机遇与希望

“这里以前是泥巴路,路面不好,出行很麻烦,尤其是下雨天,出门必须穿桶桶鞋,更不要说有人愿意来了。”近日,泸县海潮镇红合村村民罗戡指着硬化好的乡村公路感叹不已。“现在就不一样了,彩虹公路修得巴巴适适,大家出行方便了,海潮镇又打造了园区,今年春天就有很多人开车到村里游玩。”罗戡说。

罗戡口中的彩虹公路即海潮镇依托环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的4.2公里三色彩虹道路,新增交通标志牌、景点介绍牌、导示牌等30余个。“近年来,海潮镇硬化约219公里农村公路,同时,海潮镇全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加大农村客运点改造力度,各村建立临时停靠点、招呼站等便民设施14处,方便沿线百姓出行。”海潮镇党委书记向德说。

一路通则百业兴。在泸州一条条农村公路架起了乡与城之间的沟通,更串联起机遇与希望。

“这里以前是土路,如果有村民要到泸州市区,需要走几公里到大旺场坐到公交车到白节,然后从白节场镇坐车到安富桥再转车才能到泸州,至少需要三四个小时。”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竹海村党总支副书记余源坪说,更不敢想象在家门口开民宿、搞旅游了。“现在就不一样了,国道546线开通后,村里的老人都买上了电三轮,三四十分钟就到泸州城区。”余源坪说。

“以前这儿的路到处都是坡坡坎坎,我们当地人出行都不方便,每年种植的果蔬,遇到天气不好,背不出去卖,就全部烂掉。现在道路扩建了,路况比原来更好更宽更美了。建成通车后不仅改善了大家的出行,沿途增设的港湾式公交车站,也将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江阳区黄舣镇群利村2组村民淦永志每天都会走在长江边上看看泰弥路项目的建设进展,希望今年自家种的桂圆、荔枝能通过这条路运出去卖。

江阳区弥泰路项目建成部分

​泰弥路项目起于黄舣镇沿江公路丁字路口,止于弥陀社区江边公交站,路线全长约24公里,建安投资7400万元。项目于2023年2月下旬进场施工,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60%左右,预计6月底完成路基主体工程。

路与旅游 竹下生态种养让乡村旅游越来越火

“这里空气好,环境美,G546通车后,从泸州开车过来40分钟就到了,今天带家人到大旺竹海景区转转。”李蔺说,走在国道546纳溪区白节镇竹海村路上,就像进入了竹子的海洋,沿路上不少村民骑着三轮车、摩托车,不时还能看到一辆公交车。

国道546县纳溪白节镇大旺竹海段

大旺竹海景区竹海占地面积10万余亩,以毛竹、楠竹为主,在当地素有“天然氧吧”之美称。国道G546通车后,纳溪段被称为最美竹林公路。

如今,最美竹林公路建成、旅游景区的打造,村民的生活大变样。

“竹海村村民通过丰富的楠竹资源,巧制竹雕、竹刻等精巧手工,利用竹下空地养殖土鸡,种植竹荪等特色农产品增收致富。现在竹海村民宿都开了五六家,今年五一假期生意好得很。”余源坪说。

据泸州市纳溪区公路管理中心主任颜进介绍,国道G546全长54.772公里,纳溪境内27.7公里,总投资16.3亿元,线路途经江阳区、纳溪区、合江县,是泸州市境内唯一一条零公里起点国道。

“该路段起于二环机场路,途径蓝田街道、东升街道、丰乐镇、白节镇、大旺场,止于合江县九支镇川黔界交界处,是连接川黔两省的重要公路通道。2022年通车后,不仅提升沿线群众出行便捷度,促进了纳溪区旅游资源开发,并带动沿线江阳、纳溪、合江3个县区5个镇街,17个村约30万人经济发展,延伸‘林下鸡’‘竹笋’‘竹荪’等竹下生态种养产业经济,让群众步入致富‘快车道’。”颜进说。

路与产业 酱油产业实现“跨江联动”

“先市大桥通车后,对我们二期项目建设提供了很大便利,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节约了运输经费。”合江县先市酱油在建项目主任李富春说,先市酱油二期项目以生态建设以酱油原油为主,醋、料 酒、复合调味品等成体系的调味品智能化生产酿造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大力带动周边调味品产业发展,大幅提升“中华老字号”品牌影响力。

建成通车后的合江先市大桥

“我们的二期项目就建在河对面,桥通后,我们物料都是通过车直接拉到项目建设现场,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没有桥,全靠渡船或者绕路运输,更费时间。”李富春说。

据合江县先市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周训坤介绍,合江县先市大桥于2019年开工建设,2022年年底建成通车,建成后完善赤水河两岸路网,直接惠及沿线先市镇、真龙镇、荔江镇、车辋镇,不仅改善约10万人的出行条件,也加快了先市酿造传承基地二期项目的建设,实现与一期古法酿造传承基地“跨江联动”。

不仅如此,先市大桥通车后,打破了以前过河种植靠船,坐船要等的瓶颈,现在两岸的老百姓可以自由出入,过河仅需5分钟。

“先市大桥通车后,我就加大大豆和芽菜的种植。今年种了800亩大豆和400亩芽菜,从桥上走路过河几分钟,不用像以前那样花大部分时间在了‘路上’。运输都有车,方便得很。”先市镇熊坝村种植大户周涛表示。

据了解,先市大桥的建成为赤水河丰富的农产品提供出入通道,有力提高了两岸老百姓种植积极性,目前全镇全镇发展大豆6000亩、产量1120吨;芽菜400亩、预计产值150万元;榨菜400亩、预计产值60万元,为先市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加速度。

据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市公路局党委书记、局长曾兴宇介绍,近年来,泸州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全域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泸州市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实施方案》一揽子重要文件,将农村公路建设专题部署、强力推进。“十四五”以来,泸州市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261.7公里,截至2023年底,普通国省干线共有16条1482公里,建成投用农村公路渡改桥39座,惠及群众200余万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7个区县全部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县或者省级示范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