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郭慧琳 文/图
7月5日早上7点,太阳刚露出头,在合江县大桥镇里村泸合产城大道上可以看到,该村12组组长王国林同2名队员正沿着路边巡查,据王国林介绍,从泸合产城大道的桥头到最近的红绿灯处是12组管理区域,有近2公里的路程,每天早、中、晚沿路巡察,已经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泸合产城大道上,设有醒目提示语。
在里村,大部分村民居住的屋子与其庄稼地“两两相望”,从王国林口中得知,这庄稼地看似在村民家门口,但村民要到自家地里干农活,很多都需要横过马路才能到地里。加之村里老人较多,过马路很不便,出行安全成了一大难题。
泸合产城大道贯穿整个大桥镇,该镇以村组为单元,将泸合产城大道“包保责任制”分段管理,守着村民过马路。“村民已经从以前抗拒走斑马线,到现在过马路时十分谨慎,习惯性左右观望。”王国林说。
泸合产城大道是除高速公路以外,从泸州城区通往合江的必经之路,加之位于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四周建有工厂。据合江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佛荫中队民警徐鹏程介绍,泸合产城大道日均车流量近8万辆次,沿途过往村民1万余人,车流量大、车速快,人车道路交通事故一年发生近30起。
隔离绿化带被修剪整齐,拓宽视野。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在紧锣密鼓开展,为何人车道路交通事故偶有发生?这让徐鹏程不断思考,症结究竟在哪儿?
经过对近几年人车道路交通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徐鹏程发现,大部分事故的起因都是“过马路”,由于当地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必须过马路。再结合对泸合产城大道路况的研判,按部就班“过马路必须走斑马线”对当地村民来说,不符合其生产生活习惯。
合江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佛荫中队开始转换宣传思路。“道路交通宣传不再停留于发放宣传单、贴标语等,更多时间是走进每家每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教村民过马路。”徐鹏程说,“有的村民年龄较大,就现场演示给他们看,如何在过马路时提高警惕性,正确过马路。”
为了让行人视野更开阔,结合交管大队建议,当地对泸合产城大道的隔离绿化带进行了修建,让村民站在路边也能看到对向车道的路况。让徐鹏程感受到变化最大的是,目前,村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普遍增强了,村组每月一次坝坝会,一定会邀请交管大队等相关部门一起,聊道路交通安全。村民们也开始自发行动起来,组长带队巡查,有时碰上年纪较大的村民要过马路,还会主动搭把手,安全送到马路对面。
据徐鹏程介绍,从去年9月起,截至目前,在合江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佛荫中队对泸合产城大道管辖区域内,未发生一起人车道路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