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刘涛)9月26日,在江阳区弥陀镇G353上,工人正在对护栏进行最后的检查收尾工作。
为提升泸州市本级普通国道路况水平,改善道路通行条件,保障群众安全出行。6月以来,泸州陆续进行包括G353江阳区弥陀镇碉楼至黄舣镇盘1个预防性养护工程在内的7个项目,全长共计22.5公里,目前均已完成提质升级,顺利在“国庆”假期前通车。

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是对道路、桥梁、涵洞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深入地修复和提升。据悉,针对道路坑洼较大、隆起较多的路面进行修补处理后,使用沥青就地热再生技术铺筑新路面,该技术不仅环保,成本更是节约20%左右;同时还对桥梁伸缩缝橡胶止水带更换,桥面沥青重新铺装,人行道护栏进行除锈、换新等。据统计,本次大中修工程共修补路面49万㎡、施划标线2.5万㎡。
项目自6月份开工建设以来,面对高温、暴雨等不利天气因素的挑战,各参建单位抢抓晴好天气,优化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为减少对群众出行影响,根据公路周边实际情况及现场施工进度,采用半幅封闭、半幅通车的交通管制方法,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确保施工期间道路通畅和行车安全。
据了解,项目完成改造后,改善和提升了沿线道路、桥梁和涵洞等交通基础设施的结构安全,提升公路平整度和延长公路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泸州市公路骨架网的快速通行能力,保障群众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