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曾刚)9月29日下午,泸州龙透关大桥南岸,旋挖机的轰鸣声中,一个桥台桩基正完成钻孔;斜坡上传来挖掘机阵阵的“突突”声响,呈台阶状分布的缓坡逐渐成型……
“隧道工程是龙透关沱江大桥及连接线的重难点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做好。”施工现场负责人蒋浪介绍,目前正在进行桥台桩基钻孔作业,同步完成边坡防护,为后续隧道施工搭建平台,隧道掘进创造条件。

“隧道要从小区边上穿过,对我们的房子有影响没得哦”“打隧道要放炮,会不会震坏楼房的基础”……随着龙透关沱江大桥连接线隧道工程启动,附近小区居民的各种担忧也相继出现。29日下午,带着众多市民的疑问,采访到泸州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第一中心桥梁总工程师周剑,听他回应市民的关切。

缓解城市拥堵,龙透关沱江大桥“必须修”
龙透关沱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并不只是一座单一的桥梁和隧道,而是一个立体的、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定位为城市主干路,全长约2.6公里。其中,包括长约650米的跨江大桥、两条总长约1.2公里的主隧道及两条匝道隧道。
“对于城市建设来说,龙透关沱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并非锦上添花,而是解决当前泸州城市发展瓶颈的一道‘必答题’。”在周剑看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腾飞,泸州城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长,现有交通网络已不堪重负。每日早晚高峰,沱江二桥、三桥等主要过江通道的拥堵,已成为许多市民的日常烦恼,不仅出行效率低,也影响生活品质。
龙透关沱江大桥的建设,不仅是为泸州未来的发展“铺路”,也能有效疏解当前的城区交通压力,还是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能级、保障未来数十年发展空间的深远布局,所以,这座大桥还“必须修”。


确保房屋安全,科学评估就是“硬核”保障
对于生活在隧道沿线的居民而言,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家楼下挖隧道,房子还会安全吗?”对此,周剑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绝对安全!”
“安全”的底气,来自于一份《安全影响评估报告》。这份报告严谨、公开、并已通过权威专家组评审,远超国家安全标准。
回答如此笃定,评估结果是如何出来的呢?周剑介绍,龙透关隧道的安全评估,是由第三方专业机构——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执行。评估范围覆盖隧道周边的沁园春、康民、康馨花园、景苑、钓鱼台、紫荆西苑等六个主要居民小区。
评估过程中,公司采用先进的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电脑中建立了一个包含地质、隧道和每一栋建筑的“数字孪生”模型。通过模拟开挖全过程,科学家们得以精确计算出隧道施工对上方建筑产生的细微影响。
评估的核心指标是建筑物的沉降值,国家标准要求,最大沉降量要控制在10毫米以内。而评估预测,沿线所有小区的最大沉降值仅4毫米。报告最终结论指出,隧道建设对沿线建筑的“安全影响风险可控,且有较大的安全富余”。
2023年7月,泸州市政府组织再次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报告进行严格审查,最终一致认定:评估方法得当,评估结论可信,并同意通过评审。

运用先进工法,施工期间实现“低打扰”
楼下就是隧道施工,很多小区居民自然就会想到“放炮”“扬尘”“机械噪音”等隐患。
“针对群众关心的‘放炮震动’问题,项目施工从设计源头就选择了‘低打扰’的施工方案。”周剑介绍,如隧道掘进,就是采用非爆破机械开挖。这种方式从根本上避免了爆破带来的冲击感。仅施工中产生的微小振动,其强度远不足以对建筑结构造成影响。
对于市民担心的噪音污染,施工单位将遵循相关规定,在居民休息时段限制高噪音作业,并采用隔音屏障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周边社区的噪音影响。后期的通车噪音,则是采用低噪音沥青混凝土路面、降噪伸缩缝等材料。穿越和临近居民区的高架桥,将设置隔音设施,确保噪音声环境满足相关要求。
至于施工中的扬尘污染,周剑表示,施工过程中将全程采用湿法作业、密闭运输、工地洒水降尘等综合措施,严密控制扬尘产生和扩散,确保施工区域及周边的空气质量。(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