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课老师坚守山村33年 无一人失学无一个“问题孩子”

2014-08-31 10:49:4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周超文 郭霞

四川在线消息(周超文 郭霞)从踏上讲台的一刻起,她便深深地迷恋上了这三尺地盘。转眼33年,那个青春年少的姑娘已青丝变成白发,成为村里人交口称赞的“名师”。如今,她依然拿着微薄的工资,享受着教师职业的荣耀。而最令她欣慰的是,33年来,适龄儿童只要跨进了她的班级,就没有一个孩子中途失学,没有一个变“问题孩子”。

她就是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和丰小学代课老师阮文芳。

阮文芳暑期“家访”检查孩子们作业
 

一句“老师好”让她坚守乡村33年

和丰小学座落在纳溪山乡海拔500米高的大山深处,这是阮文芳辗转的第三个教学点,他说来凤小学点是他从教33来条件最好的学校。

1981年7月,高中毕业刚回到所在的平桥村家中,村支部书记和村小学校长就找上门来,说村教学点急需象她这样有水平的老师,也算是帮支书和校长的忙,问他愿不愿意去代课?但工资每月只有24元。那时村里有高中文化的青年不多,阮文芳也正不想荒废知识。听校长和支书这么一说,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那年她18岁。

那时乡村学校条件非常艰苦,每个老师负责一个班,语文、数学、体育、音乐一个人担任下来。开学第一天阮文芳走上讲台,面对教室里衣衫褴褛的孩子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阮文芳心里受到很大触动,特别是学生们站起齐声道“老师好”时,她的眼眶立时湿润了。从这一刻起,她就在心底发誓:教好书,决不能让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失望。但令她没有料到的是,她的这一决定,让她在讲台一站就是33年。

桃李满天下成乡村名师

“阮老师,感谢您当年的教诲,若没有您三次上门,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如今,每逢过年,阮文芳的家里就热闹起来,在外功成的学生返乡都不忘去看望曾经无私给他们传授知识和做人之道的阮老师。

从1981年秋期到村校任教起,33年来,阮文芳所教过的学生有上千人,一家两代的也不在少数。每天在去学校的路上,不管是大人小孩,都会亲切地招呼她:“老师,上课去呢?”

在村民的眼中,她就是“名师”,关于她的事迹村民们津津乐道。尽管那时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每每小学升中学的考试中,阮文芳所在班级升学率在全镇村小都是名列前茅,少则5个6个,1983毕业的那个班更是考上了21个,比镇中心校优生班还多出2人,成为当年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每期同一个学区联考,阮文芳所教的班级更是年年囊括了所在年级语文数学考试的“第一”。很多外村的家长也慕名而来,要求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她的班级。

阮文芳说:“我教过的学生少说也上千人了,考上大学的就有上百人,很多学生早已成为各自岗位上的佼佼者。”

无一人失学无一个“问题孩子”

8月28日,随着秋期开学的临近,阮文芳一大早就起来到自己列出的6个孩子家中“家访”:孩子们的暑期作业完成得如何?新学期是否能按时来上学?如今的,利用电话沟通之外的“家访”,已经成为了阮文芳雷打不动的习惯。“现在大多都还是一个孩子,很多父母在外打工,如果孩子不乖,我如何向托付给我的家长们交待呢?”阮文芳说。

前些年,因为家庭普通不富裕,为了防止学生因家贫而辍学,阮文芳对一时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他都是用自己的微薄收入先垫上。“有一年,我虽然每月只有30多元的工资,但那学期硬是垫了两个月的收入。”她的学生,如今在成都拥有自己建筑公司的袁明谈起阮文芳就心存感激:“当年若不是阮老师连续为我垫付三学期学费,今天我肯定还在偏僻的山村种地。”33年,阮文芳究竟为多少山里娃垫付过学费,她自己也记不清了。而她清楚记得的是,她送走的一批又一批山里娃,从没有因家庭贫穷而辍学。

近些年,随着日子的好转,阮文芳不用再为学生垫学费了,但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多了起来。面对一个个留守学生,阮文芳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和教育管理,除了学习,在生活中给予母爱般照顾,让孩子们在情感上有了弥补。

在阮文芳家里的书桌墙上,张贴着两页“留守学生”的名字及家庭成员情况及联系方式等,每天备课都可看到。阮文芳说:“有了这些‘档案’,我就可以掌握留守儿童的全部信息。留守学生是老师的孩子,如果连孩子的信息都不清楚,就是我这个‘家长’的失职。”

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阮文芳采取双休日流轮“家访”、每周安排一节课开展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等活动,让留守孩子们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一个个留守孩子成为了“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尊,健康自强”的小主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的辛勤付出,阮文芳通过平日这点点滴滴的关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没有一名学生成“问题孩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