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佑全:留守儿童的“好爸爸” 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2014-09-01 16:38:2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杨伦勇 特约记者 曾佐然

四川在线消息(杨伦勇 特约记者 曾佐然)1977年8月,石佑全接过教鞭,在泸县喻寺镇周堰村小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37年。当年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如今变成了鬓角染霜的“小老头”,成为了乡村学校留守孩子们的好“爸爸”,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农村的现实,让他成为“代理家长”——留守儿童的好爸爸

周堰小学地处农村,许多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班上的“留守儿童”超过了60%。由于父母把孩子留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朋友照看。面对这种情况,石佑全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建立了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登记了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了解了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石佑全经常把这些登记的内容拿出来看看,当学生有啥事需要跟家长联系时,他随手摸出电话,就拨通了家长的号码。

一位同事问他:“你为什么要做得这样仔细?”他说:“家长们在外打工也不容易,让他们放心,让孩子健康成长。”

留守孩子的思想教育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好多事都无法及时沟通,寻求帮助,因而他们都习惯了有事窝在心里,不愿向别人诉说。石佑全细心观察学生,利用班级活动、课间时间,经常和孩子们谈心,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了解留守孩子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孩子给父母写信、打电话,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定时与留守孩子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成为他们的“代理家长”,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不再孤独和忧郁。

学生邓春燕就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暇照顾,把她托寄在外婆家。外婆年老体迈,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邓春燕的思想受外界诱惑出现较大的波动。石佑全发现后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情况,与之亲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真心交流后,邓春燕的思绪恢复平静,她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在长期以来的教学生涯中,石佑全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成了自己一个改不掉的习惯。

一年级新生陈佳慧是个留守儿童,家住石佑全家附近。入校学习以来总不在状态,上学迟到多,经常旷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学业检测十多分。石佑全仔细观察了解她学习上不去的原因——父母外出打工,由奶奶照顾,无人管理她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石佑全决心改变她。

从此,石佑全每天让她跟自己一起到校、回家;利用走路的时间和她谈心、交流;回家后让她与自己一起劳动、学习;遇到困难时给她鼓励、安慰、照顾。学习辅导更不在话下,只要能关注的时候,眼神都留在了她的身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期的时间,她的学习状况明显改变,期末考试成为优生,石佑全喜上眉稍。

三十七年的风雨历程,让他成为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石佑全以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三十七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不曾离开。周堰小学条件差,新分来的老师都不愿来这里工作。即使来了,待的时间也不长。

中心校校长黄晓明说:“要不是石老师,这些孩子们不知道要吃多少苦了!”

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坚守岗位成了石佑全义不容辞的义务。学校教学条件差,早些年没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及体育器材都是他亲手仿制的。课桌凳、门窗坏了,他亲手补修。房屋漏水了,他请工人检修。校园卫生他带领学生们打扫得一尘不染。

由于地处农村,石佑全既要照顾家庭,又要专心于学校工作,却忘了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由于常年积劳成疾,2012年春期刚开学,石老师因身体不适,到县医院检查得了严重肺炎、胃出血、眩晕症。医生要求住院治疗,学校领导也让他安心治疗。他考虑到刚开学,担心有的留守儿童不能按时来上学,仅仅在星期六、星期天住了两天院,第二周星期一又回到了学校坚持上课。

2013年春期开学不到一个月,肺炎、胃病又复发了。爱人在外地女儿家带孩子,家中还有一个年近80岁高龄的岳母。考虑到孩子们不能没有老师,中心校又抽不出教师来代课,只得再带病坚持,待下午放学后到医院输液打点滴,完了赶忙回家照顾老人、备课。

石佑全总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他说:“我苦点、累点、病了都没什么,只要孩子们能上学、上好学,那就是我最开心的事了”。

三十七年的守望,艰辛的付出,换来了成功的喜悦,石佑全从民办教师转为了公办教师,入了党,评为小学高级教师,他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片区的期末综合测试中总是名列前茅。突出的成绩使石老师多次被评为县级、镇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006年被泸州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管理的周堰小学年年被评为常规管理示范村校。去年“三八”节被学校评为关爱留守儿童标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