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红 饶兴才 王欢玉)“种地跟着供销社,农资省一点、人工低一点、产量高一点、质量好一点,效益就来了。”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王河村果蔬种植大户李云彬,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大棚蔬菜和优质柑橘等水果。通过黄舣镇供销社购买农资,并在供销社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植管理,李云彬的果蔬每亩纯收益能达到5000元,比以往果蔬效益提高20%。
在江阳区,这两年像李云彬一样规模种地的农民获得更多实惠,受益于国家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自2016年以来,江阳区不断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完善社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以惠农服务和土地托管等为载体,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基层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流通服务功能,并围绕“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整合资源组建农资超市、庄稼医院、农机联合社、供销服务公司,为农民提供农资直供、测土配肥、病虫防治、农机作业等一条龙服务,让农民实实在在从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中获得较高收益。
黄舣镇王河村46岁的包玉彬,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抛粮下种,春播秋收,每年的收入却很不稳定,农药、化肥等农资支出年年有增无减。2019年,他把自己家的4亩稻田交给黄舣镇供销社的供销服务公司打理后,就专心喂养生态鱼了。包玉彬掰着手指算了笔账:“4亩稻田稳收3200斤粮食,可收入4800元,仅这一项比往年就实增收2000元。更重要的是,现在我腾出了时间专心养鱼,一年下来还有上万元的收入。”今年,黄舣镇供销托管土地1500多亩,惠及300多户农民。仅农资供应一项,每亩节本增收310元。
与此同时,江阳区基层供销社不仅为农民种地当“保姆”,还积极搭建农村电商平台,让农民“买卖”不再难。现在每天网上接单、分拣包装、填写订单是黄舣镇供销社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工作人员的“专项”工作。弥陀风雪糕、江北红糖、丹林酱油、生态土鸡土鸭和腊肉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正通过江阳区供销合作社的电商平台“供销e家”、江阳未来生活网、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以前,我们这些偏远地方的农民,农产品推销出去难,进城买东西也难,电商平台让我们足不出村,就解决了卖难和买难!”黄舣镇白马村村民李成海感触很深。
为推动江阳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近几年,江阳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并通过对各镇街基层社补助1万元的模式,建立了区、乡、村农村电商服务平台,打通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商品双向流通。目前,江阳区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已成为农村电商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让农民得到了大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