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纪检人王葭:站好“前哨岗”守好“责任田”

2020-07-23 17:18: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何岸)“有人说纪检监察工作又苦又累,‘5+2’和‘白加黑’是常态,但选择这份事业我无怨无悔。”泸州市江阳区纪委监委派驻区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组长王葭自2014年踏上纪检监察岗位那刻起,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做好每一项工作、办好每一件案子,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业务精湛的纪检“尖兵”

王葭主要负责江阳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体育局等驻在部门违纪违法案件的调查处理。2019年3月任派驻纪检监察组长以来,他累计参与区纪委处理问题线索40余件,参与案件办理13件。

“王葭是纪检监察战线的‘尖兵’,在工作中总是充满‘能量’,遇问题爱钻研、善思考,以事事‘把细’的工作态度,认真办好每一件案子。”江阳区委第二巡察组组长、区监委委员张小刚说起王葭,言语中流露出肯定和赞赏。

2019年5月,王葭参与了一起对某单位临聘人员涉嫌受贿案件的调查任务。在讯问谈话中,案件当事人言辞闪烁、故意遮掩,加之行贿人的“闭口不言”,让案件一度陷入僵局。案件要想突破,必须调整办案思路。

于是,王葭迅速将办案重心转向外围调查,从注重获取口供证据转向书证物证搜集。“白天,我们到发案单位走访调查、搜集证据;晚上,我们回到办公室挑灯夜战、研究讯问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总算完成了取证。”王葭说,在铁证面前,案件当事人低下了头,如实交待了受贿事实。

因工作表现优异,2019年,王葭所在的派驻纪检监察组被评为“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

勇挑重担的监督“探头”

王葭所在的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覆盖面广、工作量大、难度高。“教育、卫生都是群众最关心的领域,全区共有68所学校、35家医疗机构,我这个监督“探头”,一刻都不能懈怠。”肩负如此重担,王葭毫不逃避,也从不叫苦叫累。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王葭一直坚守在防控一线。在医院、药店等重要点位,每天都有他的身影。“防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防疫物资是否充足?”……王葭每天都要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给相关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做到小问题不放过,大问题不发生。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江阳区定于4月初正式复学复课。王葭立即调整监督重心,带队走进校园开展全覆盖“体验式”监督,紧盯校园进出、课堂教学、食堂就餐、应急处置、物资筹备等环节,逐一查看学校门口、教室、食堂、隔离室、物资储备室等重点区域。

每到一处,王葭就当一次“学生”,模拟学生入校、上课、就餐等过程,从“学生”角度着力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并以此督促相关部门帮助学校解决问题。短短一个多月,王葭就开展了复学督查68次,发现问题29个,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整改落实29条。

体贴顾家的柔情铁汉

王葭时常跟同事说:“工作做好后,要多照顾家庭。”这里面既有他对同事们的关爱,也有着他自己对家人的一份愧疚。因为他有时在办公室一呆就是好几天不回家,体弱的爱人却默默支持他的工作,独自一人照顾着7岁儿子的学习、生活,从不抱怨。

不过,一旦有时间回到家中,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王葭,也会变成充满烟火气息的家庭“暖男”,买菜、做饭、洗衣、扫地样样都行,并且一手包下儿子的学习辅导,弥补对孩子陪伴的缺失。

2019年6月,王葭儿子因发烧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恰巧那段时间王葭忙得抽不开身,只能由同样工作繁忙的妻子请假到医院照顾儿子。看着妻子不辞辛苦地家里医院“两边跑”,王葭心里既感动又心疼。为了补偿母子俩,原本只会做些家常菜的王葭,还特意到网上学习菜肴的营养搭配,每天做出丰盛的饭菜送到医院,希望能给家人更多的呵护。

“或许纪检监察工作是苦、是累,但苦过、累过之后的结果,让我体会到其价值和意义,从中也能品出‘甜’味。”王葭表示,今后他将一如既往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站好监督“前哨岗”,守好自己的“责任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