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江阳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绿色家园

2020-07-31 18:01:2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红 谯海)蓝天白云、岸绿水清、草长莺飞、花木盈香……不论游走在张坝桂圆林风景区,还是骑行在沿沱江旅游道,谁都会驻足欣赏一番山清水秀的美景,拍下自己与大自然最亲近最融洽的美照。

近年来,泸州江阳区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水岸同治护,建设生态健康、水清景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绿色家园。

高位推进恪尽守河之责

江阳区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由区级领导担任沱江河长,科学制定河长制会议、问题交办、日常巡河等工作机制和沱江流域“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梳理问题、目标、任务、责任四项清单,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推进沱江流域河长制全面落实。

上下游联动治污、完善沱江流域配套设施、强化支流整治,江阳区高位推进每一个环节。全区扎实开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清理2011年以来生产建设项目714个,集中整改351个,并加强河道禁采执法和监管力度,专项执法检查、联合执法巡查、严处违法采砂、销毁三无船舶,重拳出击、铁腕整治。

同时,江阳区加大对区管河流漂浮物和垃圾的清理频率,随着生态修复、水渠清障、河段清淤等措施的落地,一处处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的人工湿地正在形成。走在通滩镇跳墩子河的岸边,映入眼帘的是清澈的河水和两岸郁郁葱葱的植被,凤龙村村民先立炳说:“以前水有点发黑,水葫芦多,杂草也多。现在经过治理,水清了,环境好了,不仅自己散步有去处,发展旅游观光都有基础了。”

近年来,江阳区已投入财政资金7000余万元,着力保障全流域治理项目有钱干、干得快;投入2000余万元,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4000余万元,率先开展镇村垃圾直运;拨付专项清理经费150万元,全力开展河道清理。

源头治理突出重点攻坚

江阳区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以“零容忍”的态度狠抓源头治理,突出重点攻坚,各项整治措施落地落实。

“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整改提升一批”,江阳区对“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力度绝不手软,采取强制措施实施分类整治。全区加强对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备案审批管理,不再新建及扩大产能、鼓励“退城入园”、实施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审批、核准、备案一律按国家规定严格执行。

治江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江阳区健全“点线面”项目推进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加快推进全域污水治理工程,雨污分流工作从场镇试点成功,向主城区全面推开。全区实施主城区及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35.4平方公里,完成投资7.7亿,主城区及老城区新改建一二级管网44.2公里。

“每天早上6点左右,垃圾收运员便会挨家挨户收运生活垃圾,实现生活垃圾不过夜,让村民不出家门即可享受垃圾清运服务。”江阳区全面建立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一体化清运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日产日清”、“一站式”清运,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除此之外,江阳区还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户无公害化厕所改造,消除旱厕、改建水冲式厕所,全区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得到大幅提升。

生态修复强化动态管理

截污纳管是做手术,生态修复是手术后的休养和调理。

江阳区按照中央环保工作要求,全面整治长沱两江岸线砂石堆场,清理转运原堆放在河道岸线内的砂石,拆除相关砂石加工设备,对清理后的河岸线进行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森林覆盖指数逐年上升。全区还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对码头渡口和船舶进行彻底清理。

“原来这里到处都挖得坑坑洼洼的,到河边上去走都不安全,这下修复好了,既好看又安全!”况场街道春华社区居民庞义权看到门前生态修复后的沱江岸线风光,心情非常舒畅。

修养生息让绿色发展行稳致远,握指成拳让“禁渔令”掷地有声,江阳区持续推进长江水域生态文明建设。

“父亲打渔20多年,我也干了14年,没想到有一天会从‘捕鱼人’变成‘护渔员’。”南城街道的资深渔民王彪离船上岸重新上岗。江阳区落实中央、省级、区级和镇街资金2797.75万元专门用于渔民转产工作,全区退捕上岸渔民418人,已全部实现转产。

创新举措,加大投入,江阳区真正实现了水岸同治从“有名”向“有实”、从“管住”向“管好”的转变。1—5月,长江江阳段水质均值达到Ⅱ(二)类标准,沱江江阳段水质均值达到Ⅱ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米溪沟水质均值达到Ⅲ(三)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