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江阳:多点发力稳就业保民生,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338人

2020-08-14 17:44:2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红 彭志勇)2020年以来,泸州市江阳区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在一系列“稳就业”政策的推动下,就业工作交出了一份稳定的成绩单。1-6月,城镇新增就业633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7.29%。

建台账送信息

2月初,江阳区况场街道的李华文正愁受疫情影响外出打工没着落,村干部就上门来询问他是否有外出务工或就近务工的意愿,并就期待收入、岗位等做了详细登记。

“去年年底,我们就已经发动各镇村干部、劳务经纪人等对有意愿外出或就近务工人员,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摸底,全面掌握务工意愿、去向和工种等。向他们宣传外出务工的相关政策和企业的招聘信息。”江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税邦荣介绍。

家底清、底数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江阳区动态完善劳动力信息“三本台账”,重点掌握就业者自身技能和转移就业意愿等指标,开展失业人员和隐性失业人员基础信息大排查、返乡农民工或有转移就业意愿农村劳动力基础信息摸排,以及对已登记但尚未实现就业人员、职业培训后有就业需求等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账进行动态管理。

同时,江阳区通过第三方平台、镇街办事服务大厅等大力宣传“智慧泸州就业”“江阳就业”微信公众号,提高线上就业信息推送平台知晓率。“足不出户我就找到了工作。”分水岭镇的黄明凯说线上信息真实可靠、清晰明了。

截至目前,全区利用“江阳就业”公众号、寻职无忧微信小程序等线上端口和电视台、网络媒体,分期分类发布岗位信息和最新就业创业政策40余万条,加强群众务工意愿与企业需求对接,实现了岗位供需匹配“无缝对接”。

搭平台送就业

“我先在网络直播招聘会找到这个岗位达成了意愿,再在‘赶场式’招聘现场会上正式签订了劳动协议。”通滩镇的黄丽明说出自己的体会,“线上+线下”,就业更精准。疫情至今,江阳区开展各类型“网络招聘会”126期,发布企业招工信息3042家次,累计推送岗位11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3万人次,实现上岗9226人。

江阳区人社局分别在各镇街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赶场式小型招聘会和就业政策宣讲活动。除此之外,还与市电视台联合开展双创半月谈活动,为创业项目搭建展示宣传平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我能学什么?能干什么?国家有哪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7月间,开展5场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政策宣讲和职业指导专场活动,420人次参与,泸州市职业指导专家引导江阳区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成功转岗就业。

江阳区全面整合财力、物力、人力,采取集中培训、分级培训、赴外培训等方式,分期、分批开展家政服务员、焊工电工、蔬菜种植、果树栽培、家畜饲养、农机维修等方面的就业培训。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也同步进行,真正让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找准致富产业,增强致富本领,实现稳定脱贫。

职业技能大作战,线上培训不间断。目前,全区共有33家企业开展线上职业培训,培训企业员工3000余人,预计发放培训补贴150余万元。

强保障送温暖

共担当、齐行动,江阳区全方位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全区实行保费“减免缓”行动,不仅对中小微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减免社会保险费,还认定阶段性困难企业,发放补贴资金、落实扶持政策。

此外,江阳区还及时落实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发放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创业补贴,以及社区创客角和移动孵化器考核奖补金、创业孵化基地奖补资金。疫情期间生产配送防疫物资一次性就业补贴、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暖企又暖心。

“政策让公司有了底气,公司也将给更多的农村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她们稳步增收过上好日子。”走进蓝田街道石岭村的泸州看牛匠食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30多位女工正在抓紧加工一批鸡爪订单。立卡贫困户陈思珍在街道和村“两委”的帮扶下,走进了泸州看牛匠食品公司,每月有了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江阳区通过“温暖送岗、牵手就业”“返乡创业服务季活动”,为困难农民工送温暖、送岗位,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服务、线上培训。通过精准核实招考岗位要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放宽学历等岗位限制,实施应届毕业生“先上岗、再考证”公招阶段性政策,做好事业单位公招工作,以最大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

就业稳,民生稳。下一步,江阳区将仍然紧绷“稳就业”这根民生弦,加大政策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困难帮扶,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信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