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罗瑚榕) 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扶贫扶志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泸州市江阳区蓝田街道以法治宣传、基层调解、法律服务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全面助推精准脱贫。
配强 “硬核送餐”队伍。整合法律顾问资源,为贫困村配备“一村一法律顾问”,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壮大人民调解员队伍,将乡贤、两委干部中具有相关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纳入兼职人民调解员队伍。提升群众自治组织队伍法律素养,以点带面培育法治带头人14名,112个村民小组保证每组培育一名法律明白人。组织扶贫干部参加法治培训、法律法规知识考试等8场,大大提升了扶贫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公调对接、法律援助工作站构筑扶贫助困法律服务平台,化解简易纠纷案件,确保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
抓实“送餐”服务。法治扶贫要做到内容精准,重点宣传土地流转、婚姻家庭、劳动报酬纠纷等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普及对象要精准,对涉案咨询贫困户对象采取一对一的“法律体检”式引导;法律服务要精准,对适用调解、仲裁或民事诉讼的案件要积极引导贫困户走上正确高效的司法途径。对涉贫案件当事人引导其拨打法律援助热线12340,申请援助律师维权,确保贫困群众打得起官司,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暖,维护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今年,蓝田街道调委会受理涉扶贫领域案件4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3万余元。
提升“送餐”效率。蓝田街道在石岭村、肖湾村、战斗村等贫困户集中的村办公室开展集中设点法律咨询服务。实地走访贫困户92户,对有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的贫困家庭开展“送法入户到家”的走访活动,到事发地了解纠纷、化解纠纷。通过院坝会、发放普法资料等形式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工作。发放法律服务便民联系卡,法律顾问和扶贫干部主动加上贫困户的微信,只需“一条微信语音、一个视频电话”就能连接法律顾问和贫困户,灵活运用“线上”沟通送上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为脱贫攻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