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袁玉华 肖则兰 任燕)“去年卖了1500公斤苹果,今年原本滞销的3500公斤也全部卖完了,感谢江阳区法院干警的帮忙,好日子要来了!”近日,看着手机上显示的苹果销售订单,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白乌镇白乌村彝族同胞沈海云脸上笑开了花。
自2018年精准对口援助工作开展以来,江阳区法院开展贴心服务,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把志气、信心送到贫困户心坎上,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鼓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
心系彝族老乡苹果树变“摇钱树”
高山峡谷环抱中的盐源县,因盛产个大味美、皮薄肉脆的苹果而远近闻名。地处盐源县北部的白乌镇白乌村因海拔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有机质,特别适合种植苹果。在这种独特的生长环境下,当地苹果形正色艳、芳香浓郁、皮薄汁多、酸甜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增加收入,当地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苹果树,沈海云家也不例外。但2014年种的树,2017年才开始挂果,且果子小、产量低,为此沈海云一直闷闷不乐,更没心思打理果树。
2019年,沈海云家的苹果树挂果3000多公斤,但是由于没有好好打理,导致很多烂在树上或者掉到地上,能拿出去卖的仅有1500多公斤。苹果产量起来了,可是往年来收购的果贩却迟迟不来,难道剩下的苹果也只能烂在树上?销路在哪里?想到这些,沈海云心里更愁了。
此时,前来走访的江阳区法院帮扶干警杨婷婷得知情况后,立即在朋友圈和单位工作群帮忙推销,并向前来慰问的院领导汇报了这个情况。“彝族老乡今年苹果没人来收,谁能帮帮忙?”随着一条条信息的推送,法院干警积极响应,不到半个小时,1500多公斤苹果销售一空。
“卡莎莎(彝语感谢的意思)!卡莎莎!”拿着杨婷婷交给他的3500元钱,沈海云不住地道谢。
看着苹果树变成了“摇钱树”,沈海云一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新期待,并决定大干一场,精心打理苹果树,争取来年能有个好收成。
全员齐发力消费帮扶助奔小康
2020年的春天,对沈海云一家来说是个忙碌的季节,更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每天起早贪黑,除草、施肥、浇水、剪枝……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1月初,沈海云家的苹果迎来了大丰收,产量达4500公斤,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园里弥漫着浓浓的果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看着一个个原生态的苹果,满以为可以卖个好价钱的沈海云,却又开始犯愁了:4500公斤苹果,在当地只销售了一部分,还有3500公斤滞销。迫不得已,沈海云又向杨婷婷寻求帮助。
得知情况后,杨婷婷立即向院领导汇报,并将沈海云家3500公斤苹果滞销的消息发布到了“江阳区法院兄弟姐妹”微信群。“我要100斤。”消息刚发出来,江阳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郁逊第一个发声。随后,法院干警也积极加入购买的行列。很快,杨婷婷就收到了同事近1000公斤的订单,可是还有2500公斤苹果没有销路。
“盐源县苹果滞销,请各位帮忙订购。我把消息发到小区业主群里,看看有没有邻居订购。”利用朋友圈推销、发动亲朋好友购买……得知还有苹果滞销后,法院干警纷纷变身“销售员”,积极出谋划策。
5公斤、10公斤、20公斤、50公斤……仅仅4天时间,沈海云家的3500公斤苹果全部售罄。除了省内,更远销广东、浙江、河北、湖南等地。当得知自家苹果很畅销时,沈海云非常高兴,并让杨婷婷将自己的感激之情转达给全院干警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同时表示以后会更加精心打理苹果树,提供更优质、原生态的苹果,让大家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咬上一口嘎嘣脆,满口蜜汁甜入心。”日前,江阳区法院干警们收到了购买的苹果,迫不及待地开箱品尝苹果的美味,脆甜多汁、酸甜可口、清香四溢……“消费扶贫,既能帮助老乡增收,又能满足自己的口福,简直就是‘双赢’。”干警们纷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