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江阳:突出实干导向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0-12-23 12:44:4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袁玉华)“要高度重视此次换届选举工作,高标准选好带头人,配强班子……”近日,泸州市江阳区委书记杨长缨在江阳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动员会上提出要求。

今年以来,江阳区强力攻坚干部人才工程,响亮提出突出实干导向,紧紧围绕实体经济、招商引资、争资争项、乡村振兴四大工程,把最优干部资源向重点领域集中,统筹利用好各种资源力量,为加快江阳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鲜明正确用人导向

“我们要落实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那些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江阳区委、区政府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正确用人导向。

江阳区突出政治标准,将干部在关键时刻、紧要关头、大是大非时的具体表现作为衡量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依据。

实施专业化领导干部培养、年轻干部铸魂“两大工程”,江阳区有目的、有重点、有需求地选派一批发展潜力大、工作表现好的骨干到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实践锻炼。今年以来,江阳区对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83名干部及时提拔重用。

“今年初,我们借助行政区划调整,对个别镇街的党政班子进行调整,让有能力的干部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江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江阳区进一步严格干部管理,坚持“能上能下、治庸治懒”,加大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整力度,坚决处理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不作为的干部,坚决查处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懒政怠政等问题,做到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筑牢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

引进“高精尖缺”人才

近日,江南科技产业园举办了“智汇江南•人才兴园”为主题的党建引领人才论坛,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抓住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契机,引进并留住人才,推动江阳区高质量发展”这一重点开展讨论。

近年,江阳区进一步强化招才引智,结合出台的“1+12”人才新政,着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建立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围绕智能终端等产业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精准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

今年以来,江阳区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级职称和教育卫生短缺人才等急需人才200余名。实施“名校名院名企”合作计划,目前共建成国家、省、市级36个,柔性引进清华环境学院博士团队等博士、央企高管等40余人。实施“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工程”,300余名优秀农民工被引回家乡创业就业。

人才引进了,如何留得住?

江阳区探索建立人才分类跟踪服务机制,积极做好引进人才子女入学、人才公寓、配偶安置、医疗保健等服务工作,确保引进的人才留得住。

江阳区还着力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建立常态化、持续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项目攻坚等领域的业务骨干。今年,江阳区从农民工、产业工人等群体发展党员47名。试点公开招聘村农民工专职副书记,把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作为致富带头人储备,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党建工作力量。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我们的工作经费增加了,村干部的工资也涨了,大家干起工作来更有底气了!”丹林镇梨花村党总支书记范才洪表示。江阳区大幅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从2019年1月起,村党组织书记月报酬提高到3400元,社区党组织书记月报酬最高可达4300元,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为进一步激发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江阳区统筹运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机制,将党员干部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中的具体表现与职级晋升、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对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及时给予奖励,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格局。

“事情得到澄清,感觉一下子轻松了,心里的包袱总算放下了!”蓝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罗某,因被匿名举报“工作作风有问题”,受到江阳区纪委监委调查,调查结果为检举失实。得到澄清后,罗某悲观情绪一扫而空,“只有以后把工作干得更好,才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

江阳区着力维护干部权益,进一步完善干部容错纠错、失实澄清保护等机制,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不断解除广大干部后顾之忧,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依纪依规依法严肃查处恶意举报、诬告陷害等行为,旗帜鲜明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鼓劲撑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