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江阳:“两项改革”有序推进 “后半篇文章”更加精彩

2021-04-02 13:26:0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红 冯启平)“接续做好‘后半篇’文章,确保‘两项改革’终端见效。”近日,江阳区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深入辖区镇街、村(社区)、学校、医院、项目现场,开展“两个全覆盖”调研,通过典型调研、专题研讨、分批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两项改革”工作情况,并研究提出“后半篇”文章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建议。

拓宽空间优化发展布局

江阳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于2019年6月启动,2020年1月底完成,镇街建制由18个调减为15个,减幅达16.7%;村级建制调整于2020年6月启动,2020年10月完成,行政村由88个减少为80个,减幅达9%;建制社区由68个增加为81个,增幅达19.1%;村民小组由1057个减少为947个,减幅达10.4%。

江阳区通过“两项改革”,实现了镇村面积扩大、人口增加、资源整合、要素聚集、结构优化,取得了“减量提质”的积极效应。

“村(社区)‘两委’换届后,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较上一届年轻了2岁。”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谢红介绍,镇街不仅增加了编制,领导班子也更加年轻化,大专及以上学历达100%,一大批致富带头人、优秀农民工充实到村干部队伍当中,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激发活力集聚发展动能

去年初,弥陀镇撤销,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舣镇管辖,与酒业园区共建共享、融合发展,一个崭新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已悄然崛起,成为了联动四县(区)、辐射七镇的核心腹地。

通过调整改革,江阳区已形成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1个、省百镇建设行动扩面增量新增试点镇2个,省级特色小城镇1个、市级乡村振兴先进镇2个,正加快培育省级百强中心镇3个。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较好的镇村有机整合后,镇街承载资源要素、分担城市功能、支撑区域发展的能力更加凸显。

茜草街道和原张坝街道合二为一,加快了沙茜片区的统一规划布局和整体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沙茜老工业基地向江阳“浦东新区”的转变,沙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社区物业+养老”、匠心社区的三线建设精神等,已经融入其中。

在通滩镇有机高粱核心基地示范片,一望无际的高粱苗正在茁壮成长,那是农民致富的希望。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杰说:“通滩镇与原石寨镇强强联手,推动了有机高粱、家禽家畜等特色种养殖业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

提升服务增强幸福指数

“现在办事确实方便多了,家中有电脑的话,在家就可以办理了,即便没有,一般也就跑一趟就搞定了”,不久前拿到苗木经营许可证的王贵春直夸现在办事更方便更快捷。

改革后,按照“统一设置”+“区域特色”定位,江阳区各镇街设置了“七办一中心”,即:党建办、综合行政执法办、社会事务办、社会治理办、生态环境与应急管理办、经济发展办、财政办、便民服务中心,构建起综合集成、特色鲜明的便民服务机构格局。

作为全省首批镇街评议区级部门试点单位,江阳区还探索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同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下放区级行政许可事项17项、公共服务事项129项,推动城乡便民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基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步伐明显加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前半篇”是基础前提,重在建制调整优化;“后半篇”是深化拓展,重在红利释放转化。接下来,江阳区将围绕“四大任务”“六个导向”,结合区“十四五”规划,找准主攻方向和重点,着力优布局、打基础、补短板、建机制,切实做实“后半篇”文章,不断深化改革成果,推动镇村“量变”转化为发展“质变”。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