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高、用工难?泸州江阳区况场街道6名职业农民畅所欲言

2021-05-21 18:57: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赵铮婧)“目前遴选职业农民对于学历和年龄的门槛相对较高。”“现在用工十分困难。”……

这是近日在况场街道召开的泸州市江阳区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调研座谈会上,职业农民代表雷益富、赵金亮发表的看法。

座谈会现场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加快培育一支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生产技术者队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村改革处二级调研员郑昭阳,四川农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系博士、讲师丁昭,农业农村厅农村改革处三级主任科员方旭带队来到江阳区况场街道调研走访,听取江阳区况场街道6位职业农民代表的意见、建议。

雷益富说:“现在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的人群大部分为60、70后,他们的文化水平往往不高,对于专业知识来说相对欠缺,但实操能力强,在当地也有一定的声望,能更好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对于年轻一代,虽然大多数都有知识有文化,但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农业,觉得又苦又累,收入还不可观。希望政策对于有技术,正大力发展农业,能带动周边致富的农场主们稍微放宽一些学历和年龄的门槛,让职业农民的队伍逐步壮大起来。”

赵金亮则表示,现在用工十分困难。大规模经营的农场首先面临的就是用工问题,以前50元一天有人抢着干,现在200元一天没人干。年轻人不愿意干又苦又累的农活,聘请年长的人又会大大增加用人风险,因此希望政策对于农民用工方面能有更多的保障。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村改革处二级调研员郑昭阳表示,听了他们当下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更加了解试点工作目前开展的真实情况,为后续有关政策的完善打下基础、提供方向。相信我们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工作也能开展得越来越好。

据了解,截至目前,况场街道现共有十个村,100个生产小组,现有家庭农场70家,专业合社24家。况场街道参加此次座谈会的6位职业农民代表,他们的经营范围主要以种植果树,养殖鱼类、牲畜为主。其中雷益富的泸州市江阳区粱山上家庭农场,是以种水稻为主;赵正祥的泸州市江阳区正祥家庭农场,是以种植跪甜枣为主;朱宗敏的泸州市江阳区壹果园家庭农场,是以种植无花果为主;林小刚的泸州市江阳区志好家庭农场,是以养殖为主,年出栏生猪约500余头;陈玲的泸州市江阳区三羊家庭农场以及赵金亮的泸州市江阳区赵金亮家庭农场都是种养结合,既种植蔬菜、果树又养殖鱼类。以上六家家庭农场都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积极带动发展周边群众。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