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红)近日,在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曹湾大米种植基地,伴随旋翼的嗡鸣声,两台无人机携带农药低空掠过绿油油的田野,将农药喷洒在秧苗上。眼下正是稻田病虫防治时节,利用无人机为秧苗喷洒农药,动动指尖就能完成植保的新方式,让农业生产更高效便捷,也更智慧。
“田保姆”起飞。
“这台无人机配套桶能装10公斤药水,1公斤能打一亩地,一天能喷药50亩左右。”植保无人机飞手胡格按比例调配好生态农药装入药桶,在遥控器上动动手指,不到五分钟,眼前一块秧田就完成了治虫防病。“与传统人工喷药相比,植保无人机不仅有精准喷洒、高浓度雾化、高效省时、增产增质等优点,同时也可避免农民接触农药,减少风险。”胡格说。
况场街道种粮大户雷益富说:“我一共流转了150亩土地。以前这些秧苗打药,8个人要5天才能完成,现在一天半时间就能搞定,既节约了人工费、解决了用工难,还不误农时。现在种管收环节都有专业队伍帮忙打理,省力又省心。”
“田保姆”为秧苗喷洒农药。
无人机植保只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的一项服务。今年以来,江阳区聚焦一家一户小农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了不划算的农业生产环节,探索适合本地生产特色的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保姆式”服务模式,让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当“田保姆”,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带动服务规模经营和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农田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管理与生产,解决青壮年不愿种、老年人无力种等现实难题,青壮年还可以外出务工增收。”区农业农村局农村改革与振兴股负责人张清禄介绍,机种机管机收更精细,粮食品质更好把控。
目前,江阳区组织了18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预计2021年全区将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托管服务水稻9650亩次、高粱9400亩次,主要完成机耕机种和病虫防治,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小农户100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