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马潇潇)“我是保林村的一名肌肉萎缩症患者,今年15岁,在过去,我们一家人得到的党和政府的许多关心和帮助,不仅送了轮椅,提供低保,在门口打了路,还给我父亲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我非常感谢……但是我去年病情加重,不能去学校,只能依靠老师送教上门,我非常想念同学们,想治好病回到校园,想看看外面的风景,希望政府能想办法帮帮我。”……11月30日深夜,一位名叫邵某的男孩满怀期冀地,将自己的求助信发到了江阳区况场街道党工委书记赵远华的手机上。
令邵某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况场街道党工委书记赵远华就带着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家中,为他带来了水果、大米和食用油,并关切地询问邵某及家人吃的好不好、身体状况怎么样。在了解到现在邵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治好病之后,赵远华当场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联系,争取到了由权威专家为邵某进行治疗。
考虑到邵某一家虽然得到了国家的低保金和医保救助,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长期务农在外的父亲不能给予邵某有效的照顾与陪伴,赵远华随即又协调了村上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帮助邵某一家清洁打扫了房屋庭院卫生,修建起了一条无障碍水泥便道供病人出行,以便邵某能自主开轮椅进出房屋,到院坝里转转看看晒晒太阳。看到整洁有序的庭院内外与便利的通行道路,邵某感动道:“大家的帮助让我心里感到暖暖的,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赵远华说:“群众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开展民心守护工作就是要从深处细处实处帮助群众解忧纾难,全街党员干部要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愿思盼,真正实现与群众交心、贴心、守心。”
据统计,自“民心守护”工程开展以来,况场街道共有65名党员干部开展专题走访调研,收集归纳梳理意见建议36条,形成“民心守护”项目清单168件,共完成民生实事83件,调解群众纠纷200余次,大幅提升了群众生活幸福感,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