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袁玉华) “很久没有回老家了,这次回家发现家门口那条路通了,这下出行更方便了!”1月1日,外出务工返乡的江阳区分水岭镇董允坝村村民王文明,对家乡道路的变化感慨不已。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江阳区聚焦两项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体谋划交通运输系统设计,坚持农村公路与群众需求、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深度融合,为持续释放两项改革红利当好先行、提供交通运输保障。目前,江阳区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近22亿元,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52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公交全覆盖,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优化路网结构 建好出行“畅通路”
“杨支书,你的快递到了!”1月6日,黄舣镇马道子村支部书记杨祖全为村集体经济公司网购的农膜样品,邮政包裹通过农村公交带进了村。杨祖全经常在村上取包裹:“这都是因为高质量农村公路带来的实惠!”
江阳区在优化路网结构中,坚持农村公路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谋划,以功能为导向,制定农村交通发展规划,通过硬件提档、软件提升,建成农村客运网、邮快网、物流网、商业网等网络。到去年底,基本实现了城镇通二级公路,建制村通四级公路,自然村社通硬化公路,形成主次分明、内畅外快的交通运输网络。
江阳区重点围绕泸州高铁枢纽建成通车后的新一轮线网优化,畅通中心城区、城市板块、产业园区、城镇组团和交通枢纽之间的连接,加快建设方山云峰路等城市快速通道,规划布局江南科技产业园、黄舣等公交枢纽站,促进城乡交通互补互融发展。
江阳区以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契机,按照乡道宽不低于7米、村道宽不低于5.5米的标准改扩建公路274公里,快速修补水泥路143公里,新建观回路、店青路等农村公路10公里,全面消除8个撤并建制村断头路、瓶颈路,实现所有建制村畅通互达。积极探索路面基层新材料、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白改黑”沥青混泥土路6条、10.8公里,打造彩色路面25公里,从“有路行”到“行好路”。
全长25公里的沿沱江旅游道路,前不久获评“2021年度四川省最美农村路”。“这条路不仅沿途风景美,极大改善了当地村民的出行条件,我们相邻的村民也跟着沾了光!”自贡市富顺县长滩镇村民,对此赞不绝口。
提升价值转换 建好致富“产业路”
通滩镇魏国村目前已发展高品质甜橙基地3000余亩。“以前,我们村的公路因为不好走,甜橙丰收却因运输不方便,卖不起好价钱!”魏国村甜橙种植大户陈代兴介绍,如今畅通、硬化了公路,不但运输方便了,还有许多人驾车到村里来采摘,价格自然也上去了。
近年来,江阳区围绕提升价值转换,从“交通+乡村旅游”“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网红经济”等方面入手,建好致富“产业路”。
江阳区规划建设旅游风景路104公里,串联全区7个2A以上景区、8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开行“水果专线”“蔬菜专线”“景区专线”特色农村公交专线13条,“交通+乡村旅游”挖掘出美丽乡村新价值,助力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6亿余元。
“我区建设集客运、邮政、快递于一体的镇街综合运输服务站点6个,全区80个行政村村邮站覆盖率达100%,打通了农村产业发展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江阳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规划建设产业路156公里,建成董允坝现代农业园区道路、泰兆路等产业路,实现全域重要产业节点董允坝、凤龙等8个现代农业园区双车道公路全覆盖,联通张坝—黄舣沿江晚熟桂圆、沿江蔬果采摘等农业示范带,“交通+特色产业”助力甜橙、桂圆、高粱、蔬菜等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路中有景、路景相融”,江阳区以此为理念,依托长江、沱江资源高标准打造沿江旅游道路两条,建成生态骑行道、生态游道50公里,配套观景平台、停车场、房车营地等设施,打造沿沱江旅游道路为泸州周边游“网红”景点,“交通+网红经济”带动村民开办“篱笆院子”“四合院”等10余家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
强化服务意识 建好幸福“连心路”
“现在方便得很,从家门口坐农村公交车到镇上赶集,一个来回不到两个小时。”1月6日,丹林镇赶集日,丹林镇文罗村八组村民游七才坐农村公交车去赶集,很快又坐公交车回到家中干起了农活。
近年来,江阳区村村通的实施,为广大农村群众建好了幸福“连心路”,农村公交开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出行“更省心”“更实惠”“更安全”。
江阳区紧抓省级“金通工程”样板县创建契机,优化农村公交线路54条,新增5条,投入运营车辆139辆,80个行政村全部开通农村公交车。紧扣学生、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需求,开通农民工专线、农村学校4:30课堂专线等贴心公交。升级改造江北、游湾、黄舣、通滩镇通滩社区和石寨社区等远郊镇街首末站,实现农村公交与城市公交、公路客运无缝衔接,农村公交开进客运站、公交首末站,多种方式实现“零”距离换乘。
江阳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卡通等移动支付,推动“掌上公交”系统向农村延伸,研发推广“畅游江阳”手机APP平台,实现智能调度和实时查询,率先探索电话预约等需求响应式服务,让群众出行“更实惠”。
“我区融合公交公司运营平台、‘雪亮工程’等企业数据以及互联网数据,建设‘一张电子地图、一个农村公路数据库’,打造智慧农村公路监管系统和服务平台,实现联网联控。”江阳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车辆全部安装了GPS和视频监控系统,139辆车接入省乡村客运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公交车辆“一键可寻”、驾驶员信息“一键可知”。同时,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公路综合执法管理,让群众出行“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