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红)“计划用3年时间,创建消防安全达标社区25个,打造具有江阳特色的老旧城区消防安全治理体系,破解老小区‘防火难’问题。”去年11月,泸州市江阳区启动老旧城区(棚户区)消防安全达标社区创建工作。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目前,江阳区创建消防安全达标社区9个。试点社区火情发生率、消防出警率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同比下降76.5%、88.2%、87.1%,逐步形成了以社区为主、联防联控小组为单元、群众全面参与的老旧城区消防安全防控模式,火灾防范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九项措施”高位设定创建门槛
江阳区是泸州市的中心城区,有老旧小区67个,消防安全重点单位545家,火灾高危单位22家,一般及其他单位20480家。老旧小区居民都有共同的担忧:“建筑老,基本无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加上房子密集、物管缺失、线路老化等因素,缺乏安全感。”
常言道:“法乎其上,得其中也;法乎其中,得其下也。”
江阳区深入基层摸排调研,拟定“九项措施”,即:社区消防“五有四到户”、防火宣传“四个一”、消防安全“1+1”、隐患整治“三步走”、防火分隔“1+3”、线路整治“一主四辅”、灭火设施“十步一有”、智能系统“四结合”、专业力量“三包保”,为创建工作明确了高目标、制定了高标准。
提高创建门槛还在于,因地制宜+因巷裁衣,分层分类配置灭火设备、畅通生命通道,夯实基础条件;技防+人防,科技兴安、专业助安,提升防控水平。
“我们结合近年火灾成因,将电气线路隐患和‘三合一’‘多合一’等场所隐患整治作为达标社区创建的首要条件。”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周锐介绍,目前,江阳区已重点解决前店后宅、下店上宅、搭建夹层、违规住人等问题237个,从源头上拧紧了消防安全阀门。
“四个提升”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立足于“阻”提升驭火能级、落脚于“救”提升扑火效率、着眼于“技”提升防控精度、致力于“学”提升防火意识,面面俱到,行之有效。
“整治前,房子电线老旧全部裸露,房屋顶部和墙面用花胶布遮挡,一旦遇到电线短路,我真不知道该咋办。”蓝田街道惠民小区独居老人阳维九是一位盲人。工人为他重新排了电线、安了漏电保护开关,花胶布换成了防火布和防火板,还增加了消防喷淋、智能烟感报警器,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北城街道皂角巷社区不仅老旧房屋多、D级危房多,还有个体商户多、流动摊户多等特点。社区通过建设消防大本营、微型消防站,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施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了横向一呼百应,纵向及时排除、及时报告、及时整改。有了安全,老街商户生意更好了。
目前,9个创建示范社区增设微型消防站10个、划分联防联控小组37个、设置简易消防站43个、招聘专职消防安全员9名,在32条小街巷增配消防摩托车4台,为每户居民配备灭火器,有效缩短救火距离和反应时间,实现“灭早、灭小、灭初期”目标。烟感报警器、火灾报警探测器等火灾预警系统的安装和全天候的管理,有效提升了火灾监测预警精度。
“三大机制”立足长远创出实效
消防安全管理,不是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始于“防”重于“行”。
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组、火灾事故调查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组、火灾综合救援组、消防安全群防群治组,“一办五组”组织架构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压实到人。联防联控小组组长、兼职消防安全员、兼职防火宣传员和志愿消防员,“消防安全四类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教育,充实微型消防站、简易消防点等阵地设施,推动实体化运行。
目前,“一办”已牵头协调解决利泰春天、沁园春小区消防安全问题13个,指导解决达标创建社区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整治、自动消防设施、防火分区分隔等问题29个。
“劝阻不安全行为、巡视不放心区域、调动居民群众参与防灭火工作的自主性,就是我的日常工作。”蓝田街道战训基地和体验中心消防安全员沈超说,一旦发生火情,他也是扑火队员,会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初期处置和人员疏散,打通消防救援的“最后50米”。
视、听、体验,三维立体、寓教于乐,蓝田街道消防体验中心内设VR体验、消防标志识别系统、模拟灭火系统、逃生绳结训练学习系统四个体验项目,已接待500余市民参与体验。沈超介绍,体验设备还可以移动,哪里需要就搬往哪里,极大方便了群众就近体验。
不给隐患留机会,就是给生命留保障。接下来,江阳区将持续以创建消防安全达标社区为契机,牢筑老旧城区消防安全,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