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胡容)“目前,泸州高中附属学校项目室内基础装修、地砖、涂料已经完工,栏杆、门窗、灯饰已经安装,正在进行室外道路和操场铺设以及绿化工程,预计今年9月竣工投用,可容纳幼儿园、小学、初中共计4380名学生。”江阳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初夏时节,走进泸州高中附属学校项目现场,有的工人们正在进行室外道路和操场铺设,有的工人正在进行学校绿化……各种机械也在工地上有序作业,合力推动项目加速推进。
2021年下半年以来,江阳区新投用幼儿园3所,解决学位1000余个,将于8月新增学位7080个。教育方面的改善,只是泸州市江阳区开展“民心守护”工程的一个缩影。
自“民心守护”工程开展以来,江阳区紧盯破解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建成龙腾路、滨江路幼儿园和区第二人民医院,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31个、农村危房137户,群众就医入学、居住条件等明显改善。
医疗条件升级改善 老旧小区换新颜
“现在医疗条件好太多了,现在家门口就能治病了,住院环境一点都不必城头差。”近日,正在江阳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的刘婆婆说。
今年4月,江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加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集团,让病重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少跑路,更是完善江阳区域内的分级诊疗模式、促进江阳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能力提升。
江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地处通滩镇,辐射况场、丹林、江北、方山等片区。新院区占地约30665平方米(约4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20148.7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5738平方米,已于2021年7月投入使用。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急诊急救、健康体检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前包括通滩和石寨两个院区,编制床位合计220张,实际开放床位260张。
除了医疗上的改善,老旧小区改造也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出则繁华,入则宁静。”这是位于江阳区闹市中的一个老旧小区,进入小区眼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白加黑”路面,左边是“长者食堂”,右边是“红立方”党群服务中心,完全没有老旧小区的破旧感。
今年76岁的叶长珍在新南苑小区住了近30年,她说:“我们这里是江阳区最老的‘三无院落’之一,改造前,一眼看去破破烂烂,脏兮兮的。现在小区变宽了,基础设施也建起来了,还在小区建起了食堂,不想煮饭的时候就去食堂吃,中午15元、晚上12元,每顿都是4个菜,巴适得很。”
“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20年,江阳区向存量要空间,制定出台《江阳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案》,计划6年改造老旧小区381个。将4个老旧小区连片提升打造,共享公共服务、休闲场所、公共收益等,逐步形成老旧小区改造示范效应。
通过2年的努力,江阳区131个老旧小区焕了新颜。今年,江阳区还将改造47个老旧小区,除了进行强电下地、室外道路铺装、屋面防水、安防设施安装等基础设施改造外,还将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小区书屋、健康食堂等便民服务设施。
22名局长进大厅 解决办事群众堵点和难点
“在参加‘局长走大厅’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个体工商户有升级为企业有需求,我们就开展实地调研,最后在办事大厅设置了‘个转企的窗口’。把原来放在基层的个体工商户注销,和放在大厅的企业登记结合起来,让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江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能力、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政务环境,2021年9月起,江阳区22个职能部门局长每月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现场办公,每次半天,每月不少于2次,并确定每周三为坐班日。
据江阳区行政审批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各职能部门局长进大厅的主要工作一是现场了解群众需求;二是了解各职能部门在窗口行政审批和服务工作现状,及时解决窗口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窗口办事人员遇到的堵点和难点;三是参与本部门窗口开展延时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节假日服务、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服务等延伸服务或并联审批工作;四是参与区行政服务中心对大厅的日常巡厅管理。
江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个转企”工作就是在“局长进大厅”活动中发现的难点,并得到了有效解决。截至目前,江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办理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87户,其中5户已纳入到规模以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