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江阳区:创新“三员一站”维权模式 助力商圈发展

2022-06-07 18:28: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张红 张国树)“感谢你们提供的这个平台,让我们心平气和地就把矛盾解决好了。”前段时间,李林和公司解约闹得极不愉快,近日,双方在江阳区报恩塔商圈劳动纠纷联合调解工作站终于达成了和解。

近年来,泸州市江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创新思路打造和谐劳动关系,在报恩塔商圈探索实施“三员一站”维权工作模式,守住劳动调解“第一道防线”,排查矛盾纠纷“化解不出圈”,为商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探索适合商圈的“三员一站”

报恩塔商圈有企业881家、个体工商户7732家,从业人员3.2万人。“商圈内商业类型复杂,劳动纠纷案件频发,调解难度较大。”江阳区人社局局长税邦荣说,探索适合商圈发展的调解方式势在必行。

什么是“三员一站“?

“三员”,即矛盾调解员,是组织劳动仲裁人员、劳动监察执法人员,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工会工作等方面政策并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打造的劳动关系协调队伍;法律服务员,是依靠职业律师、社区法律工作者,打造的法律专业队伍;志愿宣传员,是由文明实践站、社会团体等组织邀请的志愿者,打造的和谐氛围营造队伍。

“一站”,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将服务端口前移,在商圈党建阵地建设的“报恩塔商圈劳动纠纷联合调解工作站”,劳动纠纷双方可以通过法律服务队员、矛盾调解队员、志愿服务队员,在联合调解工作站完成投诉维权、纠纷调解,握手言和。

“三员一站”以“沙龙茶叙”的方式为企业与职工的沟通搭建桥梁,结合中国传统“茶”文化,不定期将企业负责人、个体老板和职工聚在一起,以喝茶拉家常的形式开展对话,宣传法律知识、调解劳动纠纷,不仅帮助企业建立劳动纠纷排查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还为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以及劳动纠纷调解打开了便捷之门。

守住劳动调解“第一道防线”

江阳区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商圈政务服务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要求,2020年在报恩塔商圈试点打造“一站式”政务服务工作站,实现政务服务和商圈公共服务有机融合,“调解纠纷进企业”随即升级为“三员服务进商圈”,30余名专业人员分工合作活跃在报恩塔商圈。

法律服务员为商圈职工开展普法知识讲座、化解劳动纠纷、提供法律服务,力促预防纠纷、在商圈内化解纠纷。矛盾调解员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为企业开展集体协商、民主管理、劳动关系“双引导”等提供指导和服务。志愿宣传员指导和帮助职工缓解工作压力、精神压力,开展普法活动、宣传维权政策、凝聚合力激发活力。

“这种‘打预防针’的方式很好。”摩尔恒达泸州公司负责人杨意说,就是调解工作站把调解宣传提前植入企业办理政务事项当中,防范纠纷于未然。

“三员一站”将劳动调解与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知晓率。同时,着力宣传劳动调解的性质、功能、作用和优势,宣传劳动调解工作的成效、案例,进一步提高调解作为化解劳动纠纷首选途径的意识,守住劳动调解“第一道防线”。

排查矛盾纠纷“化解不出圈”

就地就近、一对一、专业化、免费服务,在劳动纠纷调解中,“三员”采用“一消气、二倾听、三调查、四调解”的方法,把握调解有利时机,找准争议焦点突破口,缓解和控制矛盾激化。在调解方式上推行“阳光调解”,做到“五公开”,即:调解时间公开、调解地点公开、纠纷当事人公开、调解结果和兑现协议公开。“三员一站”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商圈,消除在萌芽状态。

“企业网站、微博、微信都是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摩尔商场钟表专柜员工王莉说,有了法律的保护,工作起来心里更踏实。“三员一站”整合企业和社区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实现传统普法模式与“互联网+”模式相结合,以“双线融合”的形式开展普法,即线上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线下送法律到身边、提高普法实效,满足大家的学法需求。

“三员一站”维权工作模式经过实践,成效显著。法律专业队伍“曹华律师商圈工作室”、劳动关系协调队伍“防诈妈妈团”、和谐氛围营造队伍“老李帮帮团”,打造出了“跟党学创业”“赵妈工作法”“爱在转角处”等多个品牌。2020年报恩塔商圈劳动纠纷联合调解工作站配合报恩塔城市综合党委,协调泸州摩尔恒达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一次性减免165家商户租金385万元,营造了“同心抗疫”的和谐营商环境。近三年来,调解劳动纠纷100余起,商圈劳动纠纷逐年呈下降趋势,没有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

下一步,江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将继续深化“三员一站”维权工作模式,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助力商圈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