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王蕾)近日傍晚7点过,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四期安置房小区的文化院坝内,让这个院落显得温暖怡人。
小区居民付雪梅约上朱永友,和20多个邻居,在这个1000多平方米的水泥院坝里,跳起了坝坝舞。86岁的傅万超大爷站在一旁,时不时跟着比划两下。坝坝舞团队一侧的乒乓球、羽毛球区域,大人、小孩同场竞技,时不时有喝彩声传来;在健身区,五六个小孩在器材上玩耍着,年轻的父母们则在一旁闲聊。
四期安置房小区的居民们,能够有这样的傍晚幸福时光,得益于黄舣镇党委政府顺应民心、尊重民意,为他们打造了这样好的小区环境。
作为白酒产业园区所在地,黄舣镇是全市三产联动示范镇,镇域兼具了乡村振兴、服务园区、产业培育、城乡结合四种类型。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常态长效推动“民心守护”工程?黄舣镇党委书记张永介绍,黄舣镇近年来项目建设多,征收土地多,面临流动人口多、信访和遗留问题多、社会治理难度较大等问题,黄舣镇审视镇情,解民困、护民利、助民富、化民怨、保民安、健民体,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解民困、护民利获得感成色更足
界牌村村民刘知芳,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去世后,大儿子刚进入社会,小儿子尚在上学,公婆年事已高且患有疾病,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2014年,刘知芳一家被纳入帮扶系统,大儿子在了解到产业扶持、小额农贷等政策后,为减轻家庭负担,这些年养鸡鸭、喂猪羊,家境渐渐宽裕了起来。今年,刘知芳的大儿子还在帮扶人员的帮助下,养了50多头山羊,能够带来不少收益。
以前在外务工的王河村村民冯汝贵,患病后回乡养病,因病致贫。2020年,镇村干部为他落实了公益性岗位,使其生活得到改善。随着身体逐渐康复,镇村帮扶人员又开始为冯汝贵饲养鸡鸭忙前忙后。
刘知芳和冯汝贵生活的改变,是黄舣镇不折不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体现。全镇662户1813名脱贫户(含监测户)去年人均纯收入超1.2万元,呈稳定增长趋势。同时,黄舣镇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兜底工作,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在解民困的同时,黄舣镇始终以守护民利为重点,切实保障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
瓦窑滩村的张仔瑶,去年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得到了政策奖励,全镇去年共奖励了10名大学新生;白马村的王朝华,去年花了两万多购买联合收割机,得到了9500元补贴,全镇去年共发放农机购置补贴9万多元;罗湾村的白贵禄,每年都能够得到公益林补贴,黄舣镇有近万亩公益林,7800多户村民每年都能享受这项政策。
村民们能够得到这些实惠,在于黄舣镇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建立全口径台账,持续推动惠民政策的宣传公开、落实惠民资金的到户到人、推进惠民项目的建设管理。截至今年3月,全镇享受惠民政策补贴人数为54603人次,补贴金额达3199万元。
助民富、化民怨幸福感更可持续
作为黄舣镇主要的产业公路,黄郭路年久失修,不仅道路狭窄,且坑洼不平、弯道多,沿途村民颇有微词。去年,黄舣镇开始谋划黄郭路的扩宽和隐患整改工程。目前,该工程已经立项,竣工后不仅能方便沿途村民出行,沿线三个村的产业也将得到持续发展,特别是5000亩桂圆林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该工程中兴到郭石段拓宽到4.5米后,为开通公交车奠定了基础。目前,黄舣镇全镇农村公交线路已达15条,覆盖所有村(社区),通车里程超110公里,成为江阳区农村公交线路最长、线路最多、获益群众最广的镇。
要致富,先修路。黄舣镇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全镇去年投入近600万元,新建、硬化公路近7公里;今年,该镇对于公路建设的投入预计超过1000万元。
黄舣镇帮助辖区居民走上致富路的关键词,除了修路,还有就业、创业。
张华是聋哑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黄桥社区将其介绍到包装厂上班,使其每月有了固定收入。黄桥社区有9000多名居民,大多是安置群众,3000多人有就业需求,通过就业平台推荐、园区招聘等,90%的居民实现了就业。
黄舣镇镇村两级都完善了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管是组织线上线下招聘、岗位推荐还是技能培训,黄舣镇的干部职工都在为辖区居民的就业创业努力着。全镇目前在酒业园区就业人数超1万人。同时,依托桂圆、蔬菜、红高粱、制种四大农业产业,黄舣镇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户创业,同步关注返乡人才,引导其抱团发展、集群创业。去年。黄舣镇为20人担保创业贷款320万元,发放创业补贴12万元。
对于信访举报问题,黄舣镇强力推进整改,专项整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去年以来,全镇收集上级移交信访件共64件,已办理62件。
保民安、健民体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黄舣场镇五期安置房小区旁,有五栋散居楼栋,物业管理由黄桥社区托管。由于楼栋周围没有路灯,居民夜晚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居民以不向社区缴纳卫生费来表示不满。去年初,黄桥社区在这五栋散居楼栋周围安装了15盏路灯,诉求解决了,居民们立刻补交了卫生费。
这两个故事的背后,是黄舣镇居民的感叹——“现在更有安全感了”。
黄舣镇以安全健康为保障,守护着居民们幸福惬意的生活。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试点工作,投入100余万元打造镇应急指挥智能化平台,整合雪亮工程、园区交通监控等1000余处监控摄像,实现互联互通、扁平管理和指挥,打通应急救援信息化实时通道。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注重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不断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在全域构建和谐氛围。
在疫情防控中,黄舣镇严格落实各类防控要求和措施,发动党员、楼栋长和志愿者在完成各种“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还提供诸如上门接种疫苗等暖心服务。王河村党总支书记牟运涛、界牌村村干部文婷等,挨家挨户接送村民接种疫苗;镇村干部和医务人员组成“上门服务小分队”,为出行不便的村民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在农村地区,黄舣镇坚持以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为重点,全面改善镇村人居环境。去年以来,全镇修建垃圾收集池120余个、购买垃圾转运车28辆、配发垃圾分类箱180个,并新建了“三格式”化粪池,让村民的生活环境更加整洁舒适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