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江阳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名“掘金”绿色田野

2022-07-13 15:20:0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红 张清禄)伴随旋翼的嗡鸣声,一台无人机携带农药低空掠过绿油油的田野,将农药均匀地喷洒在秧苗上。7月10日,西南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的飞手正在为江阳区梁山上家庭农场的水稻进行无人机植保服务,像这样的无人机植保每年要进行两次,这只是江阳区为职业农民提供的扶持政策中的一项。

近年来,江阳区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逐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职业农民的职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眼下正是稻田病虫防治时节,利用无人机为秧苗喷洒农药,动动指尖就能完成植保的新方式,不仅有精准喷洒、高浓度雾化、高效省时、增产增质等优点,而且还节约了人工费、解决了用工难。”雷益富是地地道道的况场街道红山村人,2013年,他结束在外打工返乡创业,决定种植特色水稻,致力于发展家乡品牌,助力家乡产业振兴。2014年雷益富创办了家庭农场,注册了“曹湾”大米商标。

2020年,雷益富被认定为江阳区首批职业农民后,已经累计享受了近10万元的政策补贴,曹湾大米的销路也是越来越宽。他预计今年农场种的粮食产量能达到18万斤,加再生稻可能要突破20万斤,加工成大米后收益能达到40万元。雷益富很自豪地说,目前曹湾大米在泸州市场占80%左右,现在正在积极地向成都和重庆扩展。

职业农民除了每年的农业植保服务以外,另外还有社保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租地补贴以及各项政策扶持,包括培训、技术指导。对于未来,雷益富也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把无公害水稻做好后,带动当地农户成立专合社,把曹湾品牌打造成为江阳的一张名片。”

自愿申报、组织培训职业农民的门槛

所谓职业农民就是符合遴选条件的家庭农场主或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按照要求自愿申报,通过村、街镇、区三级评审认定合格后,颁发区级认定资格证书,可享受职业农民扶持政策。

培育职业农民,带来的是“1x100”的致富效应。雷益富通过自身所学主动指导当地农民种植稻谷,定期组织培训班讲授种植技术,为村民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梁山上家庭农场每年带动当地村民家门口就业三四百人次,带动农户科学种植200多户,服务面积达到1500多亩。”雷益富是个热心人,除了请村民季节性务工,他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给村民提供服务指导、病虫害防治、种植技术等。

红山村5社村民罗开华在雷益富的家庭农场一干就是好几年:“他的水稻种植基地,播种、打药、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干活比较轻松。我们岁数大了,在家门口一个月就能挣4000多元,挺好的。”在红山村,像罗开华这样的村民还有不少。

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 职业农民是生力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江阳区自2020年被确定为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区以来,坚持职业农民制度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综合性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

江阳区方山镇熊坝村种粮大户王洪军一直以种植高粱和水稻为主,今年试种了70余亩小麦,科学选种保证了产量,全程机械化耕种和收割减少了人工费用,双项叠加每亩小麦增加收入150元。

“通过前两年的试点,我们觉得这是一项非常好的制度,能够让家庭农场主、农民专合社的带头人更好地从事农业。”江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芶杰说,职业农民购买社会保险1万元内每年政府支持50%,医疗保险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进行全面对档扶持,还会为他们的金融贷款牵线搭桥。此外,土地流转每年每亩有200元的补贴,更重要的是在部分农业发展项目上会整合涉农资金进行支持。

目前,江阳区已培育职业农民120名,圆满完成了2020-2021年阶段试点目标,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提供了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江阳区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展现江阳田野间的新气象——推进农业融合发展,建设区域都市现代农业高地。在广袤乡村,江阳区新型职业农民正带着乐观向上的姿态大步前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