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周超文 马潇潇)“利用高粱收获后的山坡地空档期种植一季大头菜,不仅增收,又避免了地头放荒长野草。这几年我年年在高粱收获后种植一季大头菜,年年都获得了好收成;尤其是大头菜都是经过传统方法腌制后销售,大头菜价值倍增,加上高粱每亩山坡地实际收入可达1万元,俨然刨出了‘金娃娃’。”近日,笔者来到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红山村68岁老人牟霞会的大头菜地边,她和老伴正在除草。
农闲地不闲高粱收获种“大头菜”
今年68岁的牟霞会是红山村留守老人中有名的种植大户,这些年她和老伴虽然留守在家,但年年利用自家的5亩山坡地种植高粱,每年都要给他带来2万元的高粱收入。
虽然利用山坡地种植高粱有2万元的收入,但牟霞会并不满足,她每年高粱收获后就利用空闲的山坡地种植一季短、平、快的大头菜来增收。牟霞会告诉笔者,她种大头菜都抢一个“早”字,每年9月移栽,12月就可以采收。时间虽然只有3个多月,但大头菜亩产量可以达到4000斤左右。
据了解,红山村是况场街道万亩大头菜种植示范村,近几年大头菜种植面积虽有减少,但很多村民通过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复种指数,纷纷利用高粱等收割后的空闲种植大头菜,既控制了杂草的生长,减少了来年翻地成本,让土地越种越肥,还增加了土地的产出,实现粮菜轮作,钱粮双增。
“利用高粱收获后空闲地种植一季大头菜,确实有账可算。”牟霞会说,高粱亩产500斤,按平均每斤4元计,可收入2000元,而大头菜亩产量可达4000斤,即便卖鲜大头菜按每斤0.5元算,亩收入都有2000元。高粱加上大头菜的收入,实际每亩山坡地收入可达4000元。
传统方法腌制换卖法大头菜增值4倍
“这些年,我利用山坡地在高粱收获后种植的一季大头菜,都是采取传统方法腌制后销售,实际大头菜每亩带来的收入可达8000元,是卖鲜大头菜的4倍。”牟霞会欣喜地说。
这几年,牟霞会每年在大头菜收获后,她就把大头菜一个个串挂在房檐下或专门的竹竿上,将水分晾晒到一定程度,然后清洗,再晾干表面水分后,把辣椒、花椒、八角、茴香等合成的调料腌制大头菜,然后把大头菜一个个装进陶坛里,一层层压紧压实,装满后用密封坛口,以隔断外界空气,让大头菜与调料在坛内融合、发酵,放置时间在3个月以上。腌制成熟后,打开陶坛,股股醇香从坛口飘出,清香扑鼻,浸人心脾。无论是褒汤还是炒肉,嚼在嘴里都是香脆爽口,美味难挡。
牟霞会告诉笔者,她从小跟着父母种植、腌制大头菜,对传统的腌制大头菜的方法早已烂熟于心,信手拈来。但这些年村里有的种植户也种了很多大头菜,但种多了,村民们就不再按老传统腌制,甚至串挂晾晒都免了,扯起放在地里晒一晒就加盐直接腌制在专门建的水泥池里,或是大塑料袋里,然后卖给外来的商贩,因其腌制品质不高,价格自然也上不来。牟霞会却一直坚持采用传统腌制法用用的是陶坛,虽然这几年坛子变大腌制的大头菜量多了,但她的腌制方法和配料没有一丝改变。牟霞会说:“传统的腌制方法虽然程序和工作量多一些,可价值是卖鲜大头菜甚至简易腌制的几倍,并且一年到头都可以卖,腌制在陶坛里的大头菜也不会坏。”
牟霞会掰着指头算起了“增收账”,2斤鲜大头菜可以制作成1斤腌大头菜,2斤鲜大头菜卖1元,而2斤鲜大头菜腌制后可以卖到4元,增值4倍,1亩大头菜收获4000斤,鲜售只能卖2000元,而每腌制后可以卖8000元,比卖鲜大头菜就多了6000元。
这几年,牟霞会就靠着5亩山坡地循环种高粱和大头菜,年年都让她获得了5万余元的收益,成为了红山村老有所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