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江阳丨烟火长江,江畔千年的人文风情

2025-07-04 16:13:5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何卓恒/文

奔涌的长江畔,江风里的呐喊传唱千年,自西倾泻而来的江水篆刻在这座城市,让江阳因此而名。

水利万物,这座依江而生的城市里,氤氲的水汽升腾,却聚拢着经久不息的烟火气。

白酒文化

《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礼记》水泉必香。

以此看来,酒与水的关系,历来是牢不可分的。而在江阳,当身侧江水浩荡、田野谷熟肥香时,聪明勤劳的先辈便将二者融合,让化学因子在时间的沉淀中互相碰撞,当第一缕酒香从窖池里飘出,这座城市便有了新的印记。

泸州古称江阳,江阳盛产酒,城的历史就是酒的历史。汉代以来,江阳酿酒、饮酒之风便开始盛行,至于宋代,黄庭坚诗云“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更有其《山谷全书》中所描述的酒业盛况:“州境之内,作坊林立,官府人士,乃至村户百姓,都自备糟床,家家酸酒,私家酿制比官家尤好。”

近年来,伴随着泸州大量“持注”石刻的发掘,一凿一琢中,讲述着千年前离不开酒的江阳故事。元代时期,泸州出现大曲酒。据《阅微堂杂记》载,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泸州酿制出了第一代泸州老窖大曲酒。到了明清,江阳的酒业已然发达,在城内,大小酿酒作坊林立,酒楼食肆鳞次栉比,更有商贩挑酒上街售卖,一时大街小巷弥漫酒香。在张问陶笔下“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的赞誉中,江阳酒业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依江而生的醇酒吸引着八方来客。无论是朱德用江阳美酒壮行庆功,还是“醉喜江阳年·春节天天乐”活动里划拳喝酒,亦或是一场场中外相聚的酒博盛会,酒香弥漫的城市里总是蕴含着热情与气魄,于是江阳把这份醇厚的情感洒向了大江南北。

江阳美食

白露节气前后,江阳的烟火气里总会多出些甜蜜的气息。在长江沿岸,江阳桂圆将会结出饱满的果实,金灿灿地悬挂在枝头,将这一方水土孕育出的清甜带给八方食客。而在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江阳桂圆”成功入选,成为江阳区又一获得国家级认证的特色农产品。

肥沃的土地滋养了江阳,这里的烟火气,在风味独特的美食特产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吃在江阳,是桂圆酥、风雪糕的甜蜜,也是白糕、黄粑的软糯,是豆瓣坨鱼、酸菜黄辣丁的香辣,也是白马鸡汤、滑肉的滋补,更不必说闻名中外的泸州老窖,将浓浓的酒香弥漫在整座城市中......江阳养人,美食从不会辜负每一位前来探访的宾客。

商贸文化与新消费场景

水运发达的城市有利于物资和人口的中转集散。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代每年征收商税10万贯以上的城市,全国只有26个,泸州赫然名列其间。到了明代,泸州作为长江上游除去重庆以外最大的港口,“四川士夫进京,皆从此处下船。”自流井盐,云贵铜、铅,内江糖,沱江中下游地区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以及黔边地区的山货土产,长江下游的洋货、绸缎、布匹等大宗物资,都主要在泸州集散。在江阳区泰安街道,历史上便有着“川江大码头,百业聚汇口”的盛景。

从古至今商贸盛行,造就了这里的繁荣,如今的江阳,烟火气蕴含在三百亿级的城市商圈中,无论是购物还是美食,江阳总有好去处:城西万象汇,时代与潮流在这里交集,霓虹灯下的夜晚充满无限活力;水井沟仍然是来江阳必不可少的逛吃之处;天远广场融慢生活与快节奏于一体、爱琴海购物中心崭新亮丽......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如今的江阳,越来越多的“火爆出圈”消费场景受到热捧,再次证明了活跃消费市场有创新、有品质、有特色的高质量消费产品与服务。长江之畔,树蛙部落可以感受自然与宁静,“蔗有风”江畔露营基地成为了周末“微度假”的好去处、张坝桂圆林公园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让游客在清新的树荫下感受江阳这座山水城市的独特魅力。而同属于江畔的新消费场景不止于此,沿沱江旅游道特色农家乐如雨后般春笋应运而生,各类文体活动的举办也让这条风景带频频出圈。

长江之畔的烟火气依旧萦绕,如水汽一般浸润在城市里,也必将如千年不息的江潮般响彻。

历史资料来源:《人文三泸》《我家江水初发源》《江阳古场古镇》

图片来源:刘学懿 江阳区摄影家协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