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城一体化——泸州版“天府新区”建设起航

2013-12-31 09:46:2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

龙马潭区红星、莲花池、胡市、安宁、鱼塘、罗汉、特兴、石洞、长安9 个乡镇街,总面积约191平方公里被纳入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规划范围。“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成为龙马潭区的不二选择——

四川在线消息(万惠萍)今年1月,经过历时一年多反复研讨论证修改的《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总体规划》完成;今年5月,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标志着泸州版“天府新区”建设由此拉开序幕。

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规划范围东起泸县——合江快速通道,南抵长沱两江,西邻厦蓉高速公路,北靠南渝泸高速公路,包括泸州经济开发区和泸县经济开发区,总面积约310 平方公里。龙马潭区红星、莲花池、胡市、安宁、鱼塘、罗汉、特兴、石洞、长安9个乡镇街,总面积约191平方公里被纳入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规划范围。

地处临港产业物流园区核心区的龙马潭区,紧紧围绕市委的战略部署,开始了自己“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跋涉。

谋篇 港口承载

按照“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一体、港园城共生”的发展思路,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将着力加快天府首港和西南临港产业基地、西南商贸物流基地、西南能源深加工装备基地、西南汽车及外贸出口加工基地、西南智慧型产业基地、西南产业提升基地、西南大地景观健康旅游基地“一港七基地”建设,将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打造成为全省最大、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港产城”互动发展示范区。力争2015年完成GDP600亿元,2020年完成GDP1050亿元,2030年完成GDP2300亿元。

这一定位,对于龙马潭区无疑是重大利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定位越准确,掌握的资源就越多,在竞争中取得的优势就越大。“打好临港产业物流园区这张牌,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龙马潭区把建设泸州版“天府新区”作为自己的使命。

其实,围绕“天府首港”发展区域经济,龙马潭区早已谋篇布局。

早在2011年上半年,龙马潭区即邀请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为其高起点规划产业发展,依托集装箱港、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开发区、西南商贸城等建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站”体系,布局建设泸州港物流园、安宁铁路物流园、石洞航空物流园、开发区物流园、城北商贸物流站、安宁隆盛物流站,形成科学合理的物流发展层次布局。泸州港物流园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通过连接空港、水港的两港快速通道与石洞航空物流园相连,通过泸州经济开发区“扩区”与泸州港物流园融为一体,实现“港园一体”、“港城一体”,推进“港城产一体化”。

港口历来就是区域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渠道,龙马潭区深谙此道。2011年下半年,龙马潭区党政代表团赴长江中下游港口城市考察,学习沿江城市临港经济发展先进经验。在此前后,龙马潭区党政代表团还多次赴成都龙泉驿区考察洽谈合作事宜,为港城一体发展蓝图落墨。

一系列考察洽谈活动,成功促成龙马潭区与武汉新洲区、成都龙泉驿区以及阳逻港与泸州港达成“三区两港区域合作”战略框架,建设临港产业园区起步区,已然成为龙马潭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对内依托港口、开发区、西南商贸城和铁路、公路、机场等,建设“物流园——物流中心——物流站”体系,推进临港产业园、安宁物流园、石洞物流园、开发区物流园、城北物流站等建设,形成以港口和产业为依托的物流业发展布局。

对外顺江而下,与武汉新洲区、阳逻港深度合作,建设长江中上游更具竞争力、更具发展活力、更加开放的新兴经济区域。与新洲区、阳逻港的合作,将为龙马潭区、泸州港集装箱码头走出四川,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向上以高速公路为联结,龙马潭区完善与成都龙泉驿区的合作机制,融入“天府新区”发展格局。根据协议,龙马潭区两批外派干部已到龙泉驿区挂职学习,其目的是了解成都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情况,了解产业配套需求及企业物流需求,宣传、推荐泸州经济开发区、泸州港和公水联运的优势。

布局 产业支撑

港口是城市的重要资源,是城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始终充当城市建设中的“龙头”角色,直接服务于城市经济。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没有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龙马潭区坚持把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把城市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共同推动产城融合。

始建于1993年的泸州经济开发区交通便捷,距主城区仅两公里,紧邻长江黄金水道,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泸州火车站坐落园区,毗邻泸州航空港。成自泸赤高速、川黔高速、川渝沿江高速等骨干交通线穿境而过,是龙马潭区承接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预计到2020年,园区开发面积将达到24.45平方公里,累计将完成投资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70户,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工业企业35户;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物流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

立足泸州经济开发区“园中有城、城中有园”和现有产业实际,龙马潭区按照“产城一体化”的要求对泸州经济开发区重新进行规划,旨在使之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

按照产业集中、关联发展的要求,立足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泸州经济开发区倾力打造酒业、化工、机械、新材料优势产业。以泸州老窖、郎酒为龙头,发挥国粹、三溪、鑫霸、玉蝉、青狮等的品牌效应,加快发展酒业及涉酒产业;围绕北方有机硅产业大力开发下游产品,打造有机硅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硝化棉、纤维素、烧碱等精细化工,大力发展中海沥青下游产品,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加快壮大机械行业,坚持走配套发展之路,突出抓好川南机械厂航天火工技术应用、江旭机械全自动食品包装生产线开发等技改项目建设,推动产品升级换代,不断壮大机械产业规模;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形成以新材料产业为主,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为辅的战略型新兴产业体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16年,泸州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8平方公里,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大关,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0户以上。

功能 城市组团

任何事情都需要条件,一个地区的发展也不例外。这些条件,有的是长期存在的,有的是有待创造的,有的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们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条件,取决于人们是否牢牢把握和充分利用。

《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总体规划》将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划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其中南片区东至特兴镇,西至沱江,南至长江边,北至云龙机场,幅员约204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一港四基地”,“一港”即天府首港(A、B 区);“四基地”即西南商贸物流基地(A、B 区)、西南临港产业基地(A、B区)、西南汽车及外贸出口加工基地、西南智慧型创业基地。

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地处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和南贵昆经济区的叠合部,是川滇黔渝结合部的中心城区,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同时,还形成了以公路、城市道路、场站、铁路、港口、机场为基本构架的“水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此外,在人力资源方面,拥有一批酒业、医学、化工、机械等高技术人才。对接《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总体规划》,龙马潭区形成了自己“依托项目,以四大板块推动区域发展”的规划构想。

龙马潭区依托西南商贸城,促进“城北功能组团”产城一体化。坚持围绕西南商贸城,以大项目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质量,增强区域市场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到2016年,实现商贸物流业增加值25亿元,年均增长15%。加快推进教科城、城北居住片、玉带河片区等为重点的“城北功能组团”开发,拓展以西南商贸城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空间。力争到2030年,“城北功能组团”开发面积2910公顷、人口30万人。

依托经济开发区,促进“小市一核”和“鱼塘—安宁片区”产城一体化。立足泸州经济开发区“ 园中有城、城中有园” 实际和现有产业基础,依托“白酒金三角‘核心产能区’”建设,力争到2016年,实现酒类销售收入200亿元。全力推进太阳能光伏玻璃、惠浦电子等项目,努力将安宁、鱼塘、罗汉等片区连为一体,与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和城市发展相融。

依托集装箱码头,推进“高坝功能组团”和“特兴—长安片区”产城一体化。坚持发挥港口优势,服务全省、全市发展,主动融入天府新区发展,抢抓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建设机遇,规划建设“高坝—特兴—石洞”的“水空两港”快速通道,打造“两港经济走廊”,带动特兴、长安片区临港产业发展,打造产城一体示范片。

依托郎酒生产基地,推进“安宁—石洞组团”和“金胡片区”三化互动。围绕郎酒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发挥石洞、长安酒业小园区优势,加快郎酒浓香型基地、三溪酒业技改等项目,打造“石洞—长安”酒业发展长廊,推动1842公顷的“安宁—石洞”城市功能组团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 港产城” 有如三角形的三条边。“ 城” 在上, 左边是“ 港”, 右边是“产”。三条边互为作用,互相影响,甚至相互交融。其中,“港”对产业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产”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反过来为推动港口和产业的大发展提供更为优良的服务和持久支撑。“港产城”只有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港口、产业、城市协调发展。在未来发展中,龙马潭区的路径十分清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