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潭区胡市镇:黑斑蛙到红膏蟹,这个村的集体经济都被它们“搅活”啦

2020-11-03 18:06: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唐瑜)11月3日下午,在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黄桷村的螃蟹基地内,村委委员曾春霞正在将螃蟹从地笼中捞出,按照体型大小分类,放到不同的养殖缸中。“每天都要打捞2次,不然这些螃蟹在地笼里会打架,没有吃的还会饿死。”曾春霞说,如果有客户下单,会马上联系附近的村民过来打捞、捆绑螃蟹。“每天下午就有一个客户要螃蟹。”

作为胡市镇第一批养螃蟹的人,黄桷村第一批螃蟹是今年3月从江苏空运而来的,一共300多斤蟹苗。目前,黄桷村的螃蟹主要供应泸州地区的客户,并以散客为主,同时也会供应海吉星等海鲜市场。

胡市镇黄桷村,常住人口824户2600余人,年轻壮劳力均已外出打工,留在村里头的人以妇女儿童为主。黄桷村村主任李霞感慨地说:“我们村的村民大多数以种植高粱为生,2017年,曾书记回乡后就带领大家养殖黑斑蛙,两年多的时间里,集体经济账户从0元达到了18万元,今年年初,我们还新流转了15亩土地,打算新建黑斑蛙2期养殖基地。”

黑斑蛙收益见好,怎么想起来要养殖螃蟹?曾建波和几个村委干部商量了很久才决定冒这次风险:“考虑到疫情及相关政策的影响,我们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再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来说,黄桷村土地以沙壤地为主,靠近濑溪河不缺水,而且有很多的空闲农田,适合继续搞水产养殖。”

为了给黄桷村的池塘注入新“活水”,待疫情稍微缓解,村两委干部便数次到周边养殖基地进行考察,最终将目光聚在了这小小的红膏蟹身上。“红膏蟹卖价大概在每斤40—50元,我们养殖的螃蟹预计每个二到四两,减去各项成本……估计今年能赚个10万多。”曾建波算了算账,嘴角不由得向上扬。今年3月,经黄桷村村民代表大会研究,一致议定把黑斑蛙2期基地改成红膏蟹养殖。

为了尽快养上红膏蟹,黄桷村“两委”干部一边学习红膏蟹养殖技术,一边修改塘口,并与泸县文锋水产达成了合作经营,由泸县文锋水产提供蟹苗、生产资料、生物药品,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红膏蟹成熟后由其对红膏蟹进行收购,确保把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减到最低。据悉,除了养殖红膏蟹,黄桷村还在“一池多用”综合种养模式上不下起了“功夫”,基地里种上了水稻,养起了鱼和小龙虾,不仅为红膏蟹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还达到了错峰销售的效果。

“我今年流转了3亩地给村上,因为没地种也没活干,村委会就安排我在基地务工,一个季度下来,我的租金和工资加起来有1000多元。”村民王楷乐呵呵地介绍道养蟹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接水管、栽水稻、养螃蟹……收入变多了,基地的活儿也变多了,村子里60余户农户也踏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据了解,胡市镇黄桷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35岁,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近年来,胡市镇通过特聘村主任,发展优秀党员和新乡贤等方式,吸纳各类人才,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目前,该基地已有2000斤红膏蟹通过水产批发、直播带货、抖音带货等方式进入市场,预计年产量将达到2万斤。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