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潭区乡村学校少年宫托起孩子五彩缤纷的文艺梦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杨尚威)舞蹈室内孩子们围在指导教师身边观摩川剧的身法;象棋室内授课老师与一群孩子们轮番对弈;操场上非遗技艺传承人正手把手教孩子们舞火龙……每周四下午,这发生在泸州市龙马潭区各个乡镇学校内的一幕幕真实场景,成了龙马潭区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托起农村孩子多彩文艺梦想的绝佳舞台。
近年来,龙马潭区高度重视乡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区实现了1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全覆盖,全区近3万名乡村学生在少年宫的熏陶下,实践技能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一座乡村学校少年宫不仅丰富了乡镇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更是用丰富的课程托起了农村孩子们五彩缤纷的文艺梦。
在龙马潭区胡市镇来龙学校开展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课堂上,学生正在下特色象棋。 杨尚威摄
标配:丰富课程+专业师资
在龙马潭区胡市镇中心学校的艺体楼内,一张排满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课程的课表贴在一楼的醒目处。课表上开设的课程内容、时间、指导教师、上课地点、学生人数等信息一应俱全。非遗火龙、刺绣、吉他、架子鼓、街舞、无人机等三十余项课程让孩子们的选择更加丰富。
李延科在胡市镇中心学校乡村少年宫内学习非遗技艺——“马潭火龙”已经4年了,同时也是学校火龙队的主力队员,多次登上舞台表演的经历让他训练得格外认真。“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刘爷爷说了,舞火龙最重要的是平时的训练,大家训练得有默契了,就可以完成更多的高难度动作了。”
李延科口中的刘爷爷名叫刘世全,是这群十来岁小龙人的教练,同时也是“马潭火龙”的第九代传承人,从2014年开始,受胡市镇中心学校的邀请,刘世全开始担任学校乡村少年宫校外辅导员一职,专门教学校火龙队的队员们学习火龙技艺。“龙头摆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掌握幅度,太低起身就困难,太高就不好看,我给你们演示下,大家照着练。”看着在操场上随着鼓点熟练变化动作的小徒弟们刘世全老人的心里充满了欣慰。“趁现在我还舞得动,娃儿们也愿意学,让娃儿们学会这门手艺,让它能够一直传下去,也算是了了我的一桩心愿。”
在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心校开展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课堂上,该校四年级学生正在动手制作的春节花馍。杨尚威摄
在龙马潭区同刘世全一样,被乡村学校少年宫聘请为校外辅导员的非遗传承人还有很多,川剧、莲枪、油纸扇、舞狮、刺绣等一众传统技艺在乡村学校少年宫这片土壤孕育着一个个新的希望,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除了传统的非遗技艺,乡村学校少年宫内很多“高大上”课程也吸引着众多孩子们,以胡市镇中心学校为例,学校开设的街舞、架子鼓等课程也是该校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明星课程,每一学期选课的时候总是“一课难求”。
“以前我认为街舞是属于城里娃儿的兴趣爱好,离我们乡镇娃儿还很远,但通过学校少年宫开设的街舞课程,不仅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自信心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家长李宏钧满意地说。“去年我家小孩参加市上的街舞比赛,还得了奖。”
不仅课程设置多样化,在师资力量配置上,少年宫更突出“专业”二字。
“为了使少年宫成为孩子们的快乐基地、家长放心的教育阵地,在对孩子、家长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非遗火龙、刺绣、街舞、计算机、航模等课程已成为了我们的特色课程。”胡市镇中心学校副校长曹雪连介绍到,“在我们这里授课的不仅有我们学校的教师,更有来自校外的非遗传承人、艺术培训学校的专职教师,让孩子们不出校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课外文化教育资源。”
丰富的课程、专业的教师都成为龙马潭区各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标配”。据了解,近年来,该区各个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课程都在不断增加,参加的学生也逐年增多。形式多样的课程基本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求,实现了乡村孩子们的兴趣梦,通过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培养一种兴趣、掌握一门“手艺”。
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安宁学校开展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课堂上,该校学生正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小提琴。杨尚威摄
实效:组织保障+具体建设
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开展,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又充分发挥了学校的育人功能,推动素质教育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为了加快推进乡村少年宫的建设,龙马潭区构建起了“特色办校,多点开花”的乡村少年宫建设新格局。为了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真正落到实处,龙马潭区不断强化组织保障体系力度,成立了由区文明委牵头,区文明办、区教育体育局、区财政局等为成员单位的全区少年宫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也都建立了由校长总体抓,副校长具体抓,辅导教师直接抓的校级少年宫建设组织机构,形成了自上而下、分工具体、负责到人的组织保障工作体系。
与此同时,区教育体育局还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全区素质教育整体管理评估中,动态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取得实效。
为提高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师资力量,在加强学校自身教师队伍培训的同时,龙马潭区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募“五老”人员、民间艺人、艺术学校专职教师等担任乡村学校少年宫文化艺术志愿者和辅导员,为乡村学校少年宫注入了新活力。近五年来,龙马潭区14所乡村少年宫招募志愿者和辅导员达2500余人,依托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的各种特色活动达上150余场次。
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中心学校开展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课堂上,学生在省级非遗“马潭火龙”传承人刘世全的指导下舞动火龙 杨尚威摄
理念:特色突出+均衡发展
铜钱哗哗响,莲枪打成行,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龙马潭区安宁学校的学生们在操场上舞起了由省级非遗“百和莲花枪”改编而来的莲枪舞。全校近千名学生同打莲枪的壮观场面早已成为附近一景,每逢大课间活动时,红绸舞动、整齐的莲枪声“哗哗”响起,总会有附近居民在阳台上观看或随着音乐一起舞蹈。而春节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学校学生们与家长在家中打莲枪解闷的短视频更是在网上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点赞。
在金龙镇中心校内,面点教师和孩子们一同为即将到来的春节练习捏制花馍。
来龙学校内,小棋手们又一次在线上象棋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中心学校开展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课堂上,学生在省级非遗“马潭火龙”传承人刘世全的指导下舞动火龙 杨尚威摄
秉承“一校一品牌”的理念,龙马潭区内各个乡镇学校纷纷开展独具特色的学校少年宫活动,胡市的“火龙”、安宁的“莲枪”、金龙的面点、来龙的象棋……紧紧围绕“乐”、“文”、“技”的各类特色活动项目让孩子们在乡村少年宫中充分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技能、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文化在学校里逐步被发扬光大,艺术梦想在乡村少年宫中扬帆起航。2018年全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上,龙马潭区教育系统参展节目斩获全省6个一等奖,2019年4月荣获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2020年 10月龙马潭区承办全省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现场会;11月在十八届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综合技能比赛中龙马潭区兆和学校学生获省一等奖……独具特色的活动也吸引了《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众多主流媒体关注报道,一大批师生在国家、省市级艺术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乡村学校少年宫逐渐成为学生们喜欢的活动场所、教师们延展的第二课堂、家长们认同的教育阵地。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践行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区共有1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丰富的课程、优质的师资,有效的覆盖全区近3万余名农村孩子,让这些农村孩子们能拥有不输于城区孩子们的灿烂童年。”龙马潭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徐香兰说道。
坚持“均衡+特色”的发展理念,龙马潭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改革促发展、以建设促均衡、以管理促效益、以教育促素质,强力推进基础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优质发展、持续发展。
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家长对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满意率超过96%。从最初的一个学校几个兴趣班到现在的几十个兴趣班,遍地开花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在不断地蝶变中让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而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发展也深化了龙马潭区“均衡+特色”的教育发展理念,夯实了乡村学校素质教育基础,有力助推了龙马潭区均衡教育结构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