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记者 郭慧琳)4月15日,泸州市应急管理局组建以来运行情况和安全生产形势新闻发布会在泸州市应急指挥大厅召开。会上,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李华桂表示,2019年1月29日,泸州市应急管理局新组建成立,开启了新时期应急管理工作。改革一年多以来,泸州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1.9%、18.2%,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与近五年平均值同比下降74.36%、76.35%和63.02%。
泸州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江河水系发达,森林覆盖率高,气象灾害频繁。目前,泸州市有地质灾害点260处;山洪灾害区1595个;一级森林火险区3个、二级森林火险区4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气象条件,决定了泸州市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防御难度大。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以来,通过“人努力、天帮忙”,泸州市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两个月整合7个部门12项职能 破除“九龙治水”的难题
机构改革后,泸州市应急管理局“边组建、边应急、边完善、边提升”,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整合了7个部门的12项职能。同时,泸州市7个区县级应急管理局全面组建。此外,还形成了“安委会+应急委+减灾委”的“三委会”工作机制,一盘棋统筹推进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新时代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已形成。目前,泸州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已进入深度磨合期,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协调的组织指挥体系已全面建成运行,过去“九龙治水”的难题正在逐项破除。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在全国率先创新建立《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委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工作协助人制度和履职台账制度》,形成以清单制管理为抓手的安全生产责任精准落实体系。每月召开“安全生产市长督办会”,加强巡查考核。还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强化源头管理,深化专项整治,严格监管执法。组建以来,泸州市应急管理局依法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2958起、处罚3800余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4%、52.7%,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成立抗震救灾、防汛抗旱等12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建立多部门会商联动和军地抢险救灾联席机制,理顺市、区县、乡镇街、村社区四级应急指挥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通、齐应共管的应急指挥工作格局。打造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平时”具备应急值守、监测监控、预警预测和应急预案、应急资源、救灾物资、重大危险源等常态化管理功能,“战时”具备信息报送、远程会商、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功能。
“单一灾种”向“全灾种”转型升级 建立492支基层应急救援队伍
强化“一专多能、一队多职”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初步建成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体,以政府、企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的应急救援力量,共计80支2400余人。此外,在镇、村两级建立由机关干部、村社干部群众和志愿者组建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共计492支1.7余万人。组建以来,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共接警出动6000余起,出动救援力量4万余人次、救援车辆1万余车次,救援疏散群众3036人,抢救保护财产价值6460余万元,初步实现了从“单一灾种”向“全灾种”转型升级。
发送各类灾害预警信息220余万条次新建应急避难场所10个
泸州市应急系统24小时值班值守,每日调度会商,及时发布预警预报。组建以来,累计发送各类灾害预警信息220余万条次,下达应急指令1.7余万条次。在应对“6.17”长宁地震中,30分钟集结5支救援队伍200余人赶赴现场救民于危难;1小时内撤离高风险作业人员1000余人,把风险消除在萌芽之时。同时,快速摸清泸州市灾情,统筹协调水、电、气、油、通信、交通、住建等加强保障,消除群众恐慌。2019年泸州市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近五年最低,下拨自然灾害救助资金1650余万元,调拨价值160余万元应急物资,5.68万名受灾和困难群众得到救助,及时补充3000余万元应急物资,新建应急避难场所10个,区县、乡镇应急避难点达1079处,事故灾害应对处置能力加强。